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7 15:53:18
选择字号:
“镜像生命”研究应在何处划定红线?

 

据《自然》报道,近日,科学家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会议,讨论是否要限制最终可能催生出“镜像生命”的研究,即由与自然界中发现的分子呈镜像关系的分子构建而成的合成细胞。

过去一年,许多科学家对可能导致此类细胞诞生的实验表达了担忧,认为这些细胞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巨大威胁。然而,考虑到潜在的益处,学术界在是否以及如何限制镜像生物学研究上存在分歧。

图片来源:Ting Zhu Lab

  ?

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分子具有特定的手性,即它们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左”或“右”的形态。例如,蛋白质由左旋氨基酸构成,DNA像右旋螺丝一样缠绕。镜像生物分子是指具有相反手性的分子,镜像细胞则是所有分子都具有相反的手性。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对镜像生物分子进行研究,有助于弄清楚手性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将它们用作治疗性药物。这种方法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成功。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一种含有镜像氨基酸的小分子肽——依特卡肽,用于治疗慢性肾病患者。

天然酶难以分解镜像生物分子,这种抗降解能力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有朝一日完整的镜像细胞被成功制造出来,它或许会在人体内不受控制地增殖,或在环境中肆意扩散。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Aptarion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ven Klussmann认为,考虑镜像生命的潜在风险是合理的。“但我们目前不应恐慌,也不应过早地限制相关研究。”该公司致力于研发治疗性镜像RNA。

不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明尼阿波利斯分校的Kate Adamala警告称,那些可能催生出镜像生命的研究,其风险将超过任何潜在益处。“这些益处通过常规生物学的其他方法也能实现。”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镜像细胞会是一件坏事。”美国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的John Glass称,虽然生物学家合成了一些镜像DNA、RNA和氨基酸,但目前尚无人构建镜像细胞。即使镜像细胞制造具有可行性,也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

早在2019年,在人们尚未意识到潜在风险之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为启动镜像细胞研究提供了科研资助。2024年12月,Glass、Adamala等38位科学家在《科学》上发文表达了担忧,称这项研究可能导致“前所未有且不可逆转”的危害。此后,非营利组织“镜像生物学对话基金”资助了一系列会议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规避镜像生命可能带来的威胁。

今年6月,研究人员齐聚法国巴黎,呼吁资助机构不要为镜像细胞相关研究提供支持,并建议限制那些可能为镜像生命研究提供便利的领域。9月,除了在曼彻斯特召开的会议,还有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召开的会议,研究人员将继续推进这一讨论,并审慎思考应在何处划定红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