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曹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6 12:19:39
选择字号:
新研究为药物成瘾的临床干预提供新靶点

 

近日,华北理工大学教师霍昱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阿片类药物成瘾小鼠中存在的“社交趋同”行为,并探寻了其背后的神经环路机制。其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旗下顶级神经科学期刊《神经元》上。

研究发现,经历吗啡戒断的小鼠更倾向于与同样有吗啡经历的小鼠互动,并且成瘾小鼠发出的气味、身体姿态存在显著差异,诱发社交识别,而同类成瘾小鼠气味可显著增强成瘾小鼠的社交动机,进而介导其社交选择偏爱。

该研究不仅首次在动物模型中系统揭示了自由状态下药物成瘾背景中的社交选择机制,还明确了嗅觉信号在此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调控嗅觉信号或改变社交环境,可能成为预防复吸的新策略。

据悉,该论文为霍昱在北京大学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加入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后,霍昱将继续深入探索成瘾与社交行为的神经机制,为推动成瘾治疗的临床转化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5.08.01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美资助前景不明之际,多国争相招揽博士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