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知乎2025科学季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科学季系列策划的“头阵”,知乎联合科普中国率先发起“用科普联结万物”创作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励建安领衔科普创作,传递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三位院士领衔科普月创作海报。
?
作为知乎科学领域的重磅IP,知乎科学季已举办五届,成为透视科学界成果,传承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2025科学季以“AI临界,科学联结”为主题,将聚焦AI新时代下的科学发展,院士专家、专业答主、科学爱好者共聚一堂,共享一场场科学盛宴。
三位院士分享科研人生
此次“用科普联结万物”创作活动由三位院士领衔作答,他们以视频形式,展现学者的日常状态,以亲身经历分享科研人生,解答大众在科学研究、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疑问。
当研究走到了瓶颈,该如何突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用自己的科研历程作为了回答,他称,“每次失败的实验记录、优化的参数、甚至偶然发现的异常数据,都是积累的种子”,而这些种子遇到契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突破,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以“德、才、勤”三个字勉励年轻科研工作者继续努力。同时他表示:“要发展个人的兴趣,同时结合国家的需要,年轻人对这两种问题都要考虑,这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励建安重点解答了有关运动健康的几大问题。励建安坦言,对健康的理解发生了显著转变,“过去觉得没病就是健康,现在更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深层定义—健康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他表示:“人的组织器官基本上都有一个特质:你用它,它就能把自己的能力维系到尽可能长的时间。”
四条赛道打造“有人味”的科普
在凡事可问AI的时代,人们还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内容创作?这是AI兴起之后知乎的一道问题,知乎答主们在回答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味”这个词,“与人联结的科普,有温度的科普”也是此次知乎科普月的重点。
此次知乎科普月同步发起4条主题赛道:与中国科普博览联合发起聚集成果科普讨论的“万象格物室”;与墨子沙龙联合发起“物理问答室”,聚集物理前沿理论讨论;与万物杂志发起聚集自然科学科普的“自然观察室”;与CCF联合发起“硅基观察室”,聚集计算机科学科普与讨论。
创作活动启动后,站内已涌现出多篇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优质科普内容。“若算力无上限,计算机能否完整复现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所有动态连接,进而产生自主意识?”“世界上能打赢青蛙的昆虫们”“太空电梯技术能否从设想变为现实”,很多问题广受关注。
科学季已成科学人的独特节日
知乎上活跃着大量数学、物理、化学、医学、AI等前沿科学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和爱好者,他们在社区讨论问题、同步论文进展,结识业内好友,因而也被成为学术后花园。而自每年的9月份开始,知乎科学季也是这座学术后花园最重要的节日。
2024年科学季,数学家张益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领衔李开复、张朝阳、梁建章等18位科学、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发起“科学家问答”活动;而在诺贝尔颁奖季期间,正经科普和幽默解读齐飞,知乎成为整个互联网“科学吃瓜”的策源地……
随着2025全国首个科普月的推进,知乎2025年科学季也随之启动。本届科学季将陆续发布众多策划活动,其中特别发起的“进化之路”点亮科技树活动已经上线,邀请网友参与科学创作的同时,为科学点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