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由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杜顺达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开展的关于乙肝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发表于GUT。这项多中心干预性试验研究发现,采用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疗法,可用于治疗乙肝肝癌晚期患者。该疗法兼具抗病毒与抗肿瘤活性,安全可控,可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希望。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约有2.96亿慢性HBV感染者。而HBV感染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学及疾病进展因素。据统计,中国84%的肝癌由HBV感染导致,全球约50%的肝癌与HBV感染相关。
当前,国内外治疗肝癌的手段在疗效上存在局限,就亚太地区而言,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尽管T细胞疗法是癌症治疗的前沿方向,但问题在于,适合肝癌治疗的靶点尚不明确。
鉴于此,该研究创新性地将乙肝表面抗原作为靶点。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促使被感染的肝细胞主动表达乙肝表面抗原,这为T细胞疗法提供了精准的“打击目标”。
据了解,本研究纳入了6位接受过系统抗肿瘤一线、二线、三线治疗并失败的晚期乙肝肝癌患者,并对其使用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研发代号:SCG101)单药治疗。研究者从患者体内分离出T细胞,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扩增出大量能特异性识别乙肝表面抗原、抗肿瘤活性增强的T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精准识别并攻击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前细胞及肿瘤细胞。
研究发现,SCG101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的2周内,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中位水平下降超过98%。研究的中位数随访为10.9个月,3位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另外3位患者的瘤体分别缩小了100%、74.6%和19.5%。其中,1位患者的靶病灶达到了完全缓解,且27个月内无进展,仍处于随访观察之中。1位患者持续缓解超过6个月。1位患者失访。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一过性的肝酶升高,其中,4位患者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但在5天内全部恢复。研究表明,所有不良事件均可通过标准治疗方案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研究期间未观察到神经毒性或剂量限制性毒性。
此前,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团队曾发表过SCG101治疗机制的相关论文,在临床前模型和第一位患者中证实了SCG101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而该研究则首次在临床队列层面证实了该疗法的可行性。
这项研究还发现,SCG101疗法不仅能直接抑制肿瘤进展,还可通过清除病毒“储备库”,降低肝癌复发风险。研究提示,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动态变化、SCG101细胞的体内持久性、肿瘤微环境特征可能是预测治疗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目前,这项研究还处于初步的临床研究阶段。未来,需要进行更大规模、更系统的对照试验,从而进行更充分的风险-效益分析。”杜顺达表示。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25-33545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