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9 15:29:59
选择字号:
从黑板粉笔到数字化创课,乡村讲台迎来数字园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智惠园丁”献礼教师节,赋能乡村教师,拥抱数字化转型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智惠园丁:乡村未来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智惠园丁”)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开展为期5天的“智惠园丁· AI创课工坊”2025年数字赋能教学设计与应用实操培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重庆市等省级行政区的七县九校的130余名骨干教师参与了培训,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科技、科学及音体美等多个学科。目前,基金会已在上述地区建设了9间以iPad融入教学为核心内容的“智惠教室”。

本次“智惠园丁”发起的培训充分利用了“智惠教室”的硬件资源,创新采用“硬件赋能+素养提升+实践转化”的核心模式,通过专家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提升参训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应用实操能力,成功将数字工具和人工智能(AI)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出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

AI创课工坊ADE专家王蕊在语文组授课。

  ?

“智惠园丁”项目从理念到实践

2022年,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同步出台,明确提出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数字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政策层面关注的两大重点,‘智惠园丁’模式则是对相关政策方向的呼应。”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史丽佳介绍,“自2014年起,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就开始关注乡村教育信息化,此前在多地以不同形式进行过相关项目探索,最终找到了教师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切入点。”

“智惠园丁”项目于2023年正式启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项目前期对全国22个省的29个县进行了摸排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义务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相对薄弱,尤其农村地区教育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高龄化、教师学历低、设备鸿沟等结构性难题。

针对这些痛点,“智惠园丁”项目提出了精准破解的创新思路:以县域为单位,打通“教育局+校长+教研员+教师”的生态联动链条,保证项目顺畅地落地实施;通过全员信息技术“讲座+实操”培训,将数字化前沿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设计;设立以专家为核心的“学科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长期陪伴式教研活动,解决实地教学教研问题;针对“教师-教研员-校长”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引导各层级协同发展;在配备数字设备的同时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数字化特色学校范式。

“我们项目的关键是将数字化深度融入到项目的细节处,通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来优化教学效果。”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义务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智惠园丁”项目负责人赵航介绍,“为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成果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竞赛、课题申报等政策支持激发创新活力。”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城关一小“智惠教室”培训,参训教师学习AR教学设计。

  ?

目前,“智惠园丁”项目已取得可观的实践成果:项目县教师已成功申报82项国家级、省市县级课题,较之前提升78%;431位项目县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较之前提升45%。

武川县教育局“智惠园丁”项目负责人李菊萍也用当地学情发展的实际数据来印证“智惠园丁”项目的有效性:“在呼和浩特市全市办学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中,武川县小学整体在五旗县中排名第一,初中从原来的末尾提升至第四名,实现了进位的目标。”

“智惠教室”让教学焕发新活力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教育基础设施加速升级。作为“智惠园丁”项目的核心创新成果之一,“智惠教室”实现了从传统“黑板+粉笔”课堂向现代化数字课堂的转变。除了项目校为师生引入iPad、3D打印机、高速网络等先进设施设备,基金会配套开展的“人人能创造”“人人能编程”“AI创课”等系列培训,帮助师生快速掌握新技术应用能力,使设备投入真正转化为教学实效。 

武川县第三小学的语文教师乔艳宇结合自身课堂经验谈到:“数字设备让课堂更生动,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培养了表达能力。但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掌握技术,再巧妙融入教学。”

设备升级为教学行为带来了质变,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丁立教授在培训中观察到令人欣喜的变化:“一位初次接触iPad教学的数学教师,在短短5天的培训后,就能自主开发教学软件,生动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抽象原理。尤为可贵的是,这位教师始终以教学需求为导向,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位老师使用数字工具让传统枯燥的教学过程焕发新的活力,也让孩子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智惠园丁”的实施、“智惠教室”的建设为试点学校带来了全方位的教学提升。“项目专家团队帮助我们突破了关键教学难题,并引导学校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和相关配套课程规划与实施方案。”贵州省织金县第十小学何胜刚校长表示。

“AI创课工坊” ADE专家陈伟授课。

  ?

多方合力破解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瓶颈

作为“智惠园丁”项目的重要合作方,北京开放大学设计并实施了教研与培训活动,帮助项目在试点当地生根发芽。

该校培训学院教师教育事业部主任刘丽佳谈到项目培训课程设计理念时说:“我们紧扣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以'科研引领、教学相长'为核心理念,邀请20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教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教研员以及一线名师组成专家团队,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输送,并建立长效跟踪机制促进教学转化。”

华东师范大学深度参与了项目成效系统性评估、试点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培育建设以及校长领导力培训等核心领域的工作。该校教育学部教育学系教授董轩基于长期跟踪观察指出:“这个项目区别于其它培训的最显著的价值在于培养老师在信息时代甄别、选择技术工具的能力,使教师能够立足教学本质需求,避免陷入盲目追求技术形式的误区。”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项目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独特设计理念。

“AI创课工坊” 参训教师创意作品展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供图

  ?

而作为项目资金支持方,苹果公司于2018年开始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支持偏远地区儿童教育的数字化建设,总捐赠额超过1亿。

据统计,“智惠园丁”项目迄今已针对全国超4.5万名教师,开展337场学科培训、27场校长培训、27场信息科技培训,生成200多项教学案例、50多个微课视频。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提出要创新教师发展的支持体系,丰富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和服务的供给。

对此,史丽佳表示,“基金会将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充分发挥‘智惠园丁’项目优势,调动乡村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赋能乡村教学与教研水平的发展,帮助乡村儿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对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的议题保持关注,共同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