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前景探索研讨活动”在北京举办。
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中心主任邱英雄介绍了我国约3700种维管植物的濒危现状及影响其生存的风险因素,并分享了团队在进化濒危种连香树属、领春木属、银缕梅属、金钱槭属植物,及生态濒危种三叶青的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为崖柏等代表性濒危植物的多样性演化及精准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郭泉水阐述了崖柏属植物的起源、进化、分布和分类,介绍了崖柏群落、种群、生殖、生理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崖柏的种质资源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分享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崖柏的保护与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并对崖柏的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自由发言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洪德元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崖柏的保护应发挥示范作用。结合野外崖柏植株的生长状态、致危因素及人工育成幼苗的种源情况,他指出,崖柏保护研究应注重遗传多样性的全面覆盖,并对所有迁地保护植株的种源进行系统记录,“遗传多样性的保持不仅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标准,也是支撑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维持进化潜力以及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与恢复力的基础。”
会后,与会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主办方供图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崖柏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生态与科研价值显著,但由于崖柏野生种群规模有限、栖息地破碎化、遗传多样性偏低,其种群生存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通过设立大巴山和雪宝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相关科研团队通过采取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及迁地保护等措施,已成功培育百万株幼苗,崖柏种群恢复初见成效。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崖柏的种群繁殖、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仍面临许多科学难题。未来我国相关科研团队仍需继续通过加强科研转化、推动公众参与、深化跨领域合作等方式,持续推动崖柏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