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国—中亚盐碱地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新疆昌吉召开。
会议现场。中国农科院供图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周海鹰表示,近年来,昌吉州成功创建全疆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智慧农业、盐碱地治理、节水灌溉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昌吉州高度重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深度合作,双方合作共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已成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昌吉州已汇聚16支国家级创新团队,与中亚国家在棉花抗盐碱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水肥调控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为深化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在会上指出,盐碱地资源开发利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盐碱地治理作为科技援疆和对外合作的重点领域。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在西部地区的战略枢纽,立足昌吉,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在盐碱地改良、耐盐作物育种、智能灌溉、生态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据介绍,西部中心聚焦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土壤改良、水盐调控等核心技术攻关;深化院地融合与国际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示范园区、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机制,持续拓展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合作网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转型;通过援建联合实验室、互派学者、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举措,不断提升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层次与实效。
会议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盐碱地治理、畜牧养殖、食品安全和国际教育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中外专家围绕盐碱地综合治理、可持续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国家盐碱地创新中心主任梅旭荣研究员系统阐述了中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体系。哈萨克斯坦土壤科学与农业化学研究所所长哈姆扎耶夫娜研究员分享了哈萨克斯坦土壤可持续管理的科学方案。
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主办,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承办。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专家和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