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第33届广州博览会、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州举办。展会期间,第五届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2025)召开。该大会由中国发明协会、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中方理事会、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主办。
会议期间,创业伯乐全球独角兽研究院、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联合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市场主体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报告》。现场还发布了《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标准指南》(T/CAIS 001-2025)团体标准、启动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综合评价与培育项目以及UP中国科创企业家俱乐部。
余华荣讲话。主办方供图,下同
?
“《独角兽企业分类评价指南》首次构建了种子独角兽、隐形独角兽、标准独角兽及超级独角兽的四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技术创新度、市场渗透力、成长加速度等核心评价指标。”中国发明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余华荣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升级的里程碑事件。它不仅厘清了业界对独角兽企业定义的混乱局面,而且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评价工具及政策制定的有力依据。
《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报告》显示,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总估值首破2.2万亿元、超杭州2024年GDP,同比增长3.14%;平均估值为44亿元,增长1.34亿元。本年度105家隐形独角兽实现新增与出榜,同比减少45家,新增企业估值合计为4278.47亿元,同比降低31.47%;同期共有105家企业出榜,其中8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4家企业通过并购合并退出,17家顺利晋级为独角兽企业,另有76家企业被淘汰出局,行业洗牌加速。
发布现场。
?
中国发明协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贺振福在致辞中强调,隐形独角兽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这些企业凭借原创性技术突破、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产业链协同能力,正不断释放创新潜能。未来,隐形独角兽将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会上,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蔡继明宣布,正式启动“中国独角兽企业综合评价与培育项目”与“UP中国科创企业家俱乐部”两大项目。蔡继明指出,“中国独角兽企业综合评价与培育项目”由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与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联合发起,创业伯乐全球独角兽研究院(UPI)与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BHI)共同执行;“UP中国科创企业家俱乐部”是由全球独角兽企业 500 强工程组织实施,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价值的创新企业成长生态平台。
启动现场。
?
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院长李庆文表示,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对甄别真正具有创新实力的企业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标准,才能识别出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进而推动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升企业与资本、科研、政策之间的对接效率,助力隐形独角兽更快成长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记者获悉,200余位独角兽、隐形独角兽、种子独角兽及其他科技创新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大会,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灵犀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经理王蕊、苏州清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奇峰就行业洞见、创新战略、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资本上市等话题发表了演讲。部分代表围绕“独角兽成长要素”“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隐形独角兽企业成长战略与品牌”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