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邰梦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3 23:17:03
选择字号:
白内障手术撕囊智能技术系统构建成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刘奕志/林浩添团队与合作者,成功构建了白内障手术撕囊智能技术系统——MetaS,显著提升了操作准确性。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npj-数字医学》(NPJ Digital Medicine)。

MetaS智能技术系统的创建理念。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

当前,白内障手术主要依赖医生个人经验进行手工操作,精确性有待提高。以手术中的前囊膜撕开这一基础操作环节为例,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而言,要达到指南所要求的“居中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边缘”这一标准,比例也相对较低。随着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愈发受到术者关注,亟待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为攻克这一难题,刘奕志/林浩添团队携手中山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黄凯/郑伟诗团队展开跨学科合作。研究团队收集了大量基于术者经验的白内障手术视频,运用Mask RCNN、GhostNet Backbone叠加FPN Neck等算法,成功构建了MetaS智能系统。该系统将医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数字化经验,为提升医生的撕囊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MetaS智能技术系统的创建流程图。

  ?

据介绍,MetaS智能系统包含智能评估、特征提取以及手术指导三大功能模块。研究团队收集了17,538个白内障手术视频用于系统的训练与验证。在智能评估环节,系统能够对众多撕囊案例进行评估,筛选出理想的撕囊样本;特征提取模块则应用Mask RCNN算法,从撕囊视频和图像中深度挖掘理想撕囊的路径及特征。经研究发现,理想撕囊的半径为角膜缘像素半径(RL)×0.58,直径范围处于5.15-5.39毫米之间,圆度约为0.98,且撕囊口偏中心小于0.30毫米。在手术引导模块,系统将提取的理想撕囊数字化路径及特征应用于实际手术场景,为术者和手术机器人提供精准指导。

在指导术者撕囊方面,基于MetaS提取的理想撕囊数字化特征,研究团队引入可量度的晶状体标尺并结合MetaS的实时引导模块,为术者提供实时、精准的操作指引。实践表明,这一方式可显著提高撕囊的准确性和居中性,有效提升手术质量。

MetaS提取的理想撕囊数字化特征用于指导术者撕囊。

  ?

在引导手术机器人撕囊方面,其提取的理想撕囊数字化特征可应用于手术机器人自主撕囊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手术机器人在完成角膜切口后,握持电撕囊尖端的机械臂依据MetaS提供的理想撕囊路径,在猪眼晶状体前囊膜上精准完成撕囊操作。

该研究成果为白内障手术撕囊环节带来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有望推动白内障手术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746-025-01887-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人员设计出能杀灭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 太阳系外围可能隐藏着一颗“Y行星”
木卫三或可成为巨型暗物质探测器 探测到有史以来最明亮的快速射电暴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