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2025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即将于9月开展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将聚焦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重点人群,联动在京科研院所、高校、学协会、科普场馆、科技型企业、社区等各类主体,在北京市16个区及经开区组织开展近3000场科普活动。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孟凡兴表示,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施行,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相较于以往“一周活动”,“全国科普月”的核心在于推动科普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国科普月将有力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科普发展格局,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厚植沃土。
北京市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市将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顶尖科研团队风采及科技创新科学科普模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科学文化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
在北京科学中心,北京市科协将举办北京青少年科学教育大会暨北京科学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体验主场活动,集中开展1000余场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北京科学中心将在原有日常展教活动基础上,新推出三大核心展教活动区域,包括焕新“生存”常设展区、新设国际交流合作展区、“科学圆环”青少年科学教育户外展示区,呈现“室内+户外”“理论+实践”“观摩+体验”的立体化科学教育应用场景。
在北京市平谷区,第十五届北京科学嘉年华将推出平谷区科学游地图,打造“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等科普主题路线,带领广大市民感受农业中关村的魅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风采、国家森林城市和宠物友好城市的温度。
在北京市昌平区,52场次老年人科普活动将聚焦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助老”品牌,通过机器人互动、VR/AR等方式,让老年人沉浸体验科学魅力;依托“银龄需求墙”征集建议,让科普内容紧扣数字应用、反诈等老年群体关切的实际痛点;强化资源聚合,联动顶尖医院名医、高校技术团队提供权威、前沿的科普服务。
此外,全国科普月期间,北京市还将推出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国防科普展、京津冀科普阅读嘉年华等特色活动,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科普大格局;举办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开好北京国际城市科学节联盟年会,推动科普月活动走进“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活动;举办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和北京科学传播大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