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1 14:46:52
选择字号:
气候变暖与人类用水威胁我国河流连通性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缪驰远团队与合作者评估了1961年至2020年间中国内陆217001个河段的河流径流连通性,以及不同气候变暖趋势和人类取水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8月18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河流为地球生命提供淡水、食物、运输通道及能源。河流水文连通具有保障水文调蓄安全以及改善水土环境等多项功能,分析其时空分布格局与相应驱动机制对于我国河湖生态系统整治与水安全防护至关重要。以往开展的河流水文连通性评估工作多集中在流域和站点尺度,缺乏对全国尺度的河流水文连通性的定量模拟。另外,水文站大多布设在常年性河流,应用站点资料评估河流水文连通性可能导致非系统性误差。

研究结果表明,1961–2020年期间,自然间歇性河流约占我国所有河流的13%,中国北部和南部地区之间存在极大差异,分别为12%和1%。尽管过去60年,由于降水量增加,河流间歇性略有减弱,但气温升高通过减少地表可用水量部分抵消了该下降趋势。同时,研究还发现,若将农业、生活和工业取水以及生态流量纳入考量,以“功能性断流”为标准进行评估,相关河段比例会显著上升——从13%急剧增加至50%,揭示了我国人类用水对河流水资源的极大消耗。

该研究从国家尺度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重建和气候变化、人类用水影响评估入手,对中国河流水文连通性进行了优化创新研究。该研究强调,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中应持续关注河流水资源承载力,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气候变暖与持续增长的取用水将日益威胁河流水文连通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104612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