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20日,由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主办,广东省工程师学会承办的“2025年港澳工程师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在广东广州、惠州举办。该活动以“数智聚能·湾区引擎”为主题,重点邀请了来自智能检测、高端科学仪器、生成式AI、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粤港澳近80名工程师参与。
参会人员合影。主办方供图,下同
?
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佑英,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许勇,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惠州市科协副主席柯世骠,澳门工程师学会理事长赖健荣等出席开幕仪式。开幕式由广东省工程师学会党支部书记范秀荣主持,周佑英、许勇分别致辞。
组织报告环节,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州工程师学会执行会长李烈军主持。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工程能力评价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工程师学会执行会长刘桂雄分别以《工程师国际互认与工程能力评价体系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模式探索》为题作报告,系统剖析了工程师国际互认的“中国方案”,重点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互认的创新实践路径。
刘桂雄作报告。
?
香港工程师学会专业准则及服务副总监彭伟华以《香港工程师能力标准与体系建设》为题作报告,从国际工程师联盟标准出发,分析香港工程能力标准体系发展历程与国际联通、评审流程及会员管理等内容。
技术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以《国之重器:重离子加速器的应用》为题作报告,通过翔实的实践案例,生动展现了重离子加速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题作报告,探讨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具突破性的技术之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沿发展与行业应用,以及其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影响。
调研现场。
?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谭明奎在题为《长上下文建模的核心上下文注意力机制》的报告中,介绍了在自然语言处理、时间序列分析等领域影响长上下文建模的核心上下文注意力机制的引入、发展及团队提出近年提出的多种核心上下文注意力机制;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以《智能化高端仪器创新及国产化》为题作报告,介绍质谱仪器的原理、研制和产业化应用,结合劳模精神讲述创业进取精神,评述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道路。
本次活动还精心规划了广州、惠州两大研修区域,形成“科研高地+科学家精神传承+产业基地”的调研路线;同时设置多场针对性交流研讨环节,打造“观点碰撞、经验共享”的对话平台。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港澳工程师与科研团队就技术转化展开深入对话,结合个人专业领域,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在惠州研修期间,还举行了“粤惠工程师学会省市联合工作站”签约揭牌等。
揭牌现场。
?
记者获悉,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协(广州工程师学会)、惠州市科协(惠州市工程师学会)、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协办,并得到粤港澳工程师联合体的支持,旨在通过“组织报告+技术报告+技术考察+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提升工程能力、拓展视野、加深文化理解,从而推动大湾区工程技术交流与人才协同发展。整个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参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