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7日,2025中国抗癌协会(CACA)华中整合肿瘤学大会在郑州举行。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评审会议同期召开。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
作为2025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7+1”全国区域化整合肿瘤学大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本次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形式,为肿瘤领域同仁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
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周勇致辞。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总院长李晔雄,解读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与治疗建议。他结合淋巴瘤、乳腺癌案例,强调以高等级证据指导可治愈肿瘤诊疗,审慎用低等级证据探索,为临床决策立科学标尺。
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袁双虎分享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传统放疗“一刀切”弊端尽显,而基于 PET 扫描的个体化自适应放疗,使患者 OS、PFS 显著提升,为肺癌放疗开拓“精准按需”新路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毛友生剖析了中国食管癌现状。从筛查早诊到多学科综合治疗,梳理防控策略,为降低食管癌负担、提升患者预后指明方向。
关于防控防治,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毛先海详解了湖南癌症防控专项,从高危人群锁定到全流程管理,构建“早筛—早诊—早治”闭环,为区域癌症防控提供可复制模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郭伟,聚焦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剖析其发病隐匿、进展迅猛特点,分享免疫联合治疗等新策略,为攻克这类罕见、难治肿瘤提供思路。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李斌围绕周围神经侵犯对胆囊癌外科治疗的影响,从解剖机制到手术策略优化,解析如何降低神经侵犯带来的复发风险,提升胆囊癌根治效果。
湖北省肿瘤医院教授张敏介绍了湖北癌症防控实践,从织密防控网到打造攻坚样板,汇报阶段性成效,展现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在区域防控中的力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教授刘欣分享了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多原发与不明原发肿瘤篇),详解国内首个CUPⅢ期试验(Fudan CUP-001),90基因检测指导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将无进展生存期从6.6个月提至9.6个月,为疑难肿瘤诊疗开辟新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医院教授石玮探索祛邪扶正兼施的溶瘤病毒疗法,针对难治性晚期恶性肿瘤,解析病毒靶向肿瘤、激活免疫的机制,呈现新型治疗手段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添新武器。
此外,大会的15个专题分会场,内容涵盖 CACA 中西整合大会、食管癌大会、口腔颌面整合大会、胆道肿瘤整合大会、华中产学研大会、科普专场暨2025CACA全域科普行动(河南站)、整合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大会等多个领域,全面覆盖肿瘤诊疗的关键学科与前沿方向。
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世界整合肿瘤学会(WAIO)共同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承办,湖北省抗癌协会、湖南省抗癌协会、安徽省抗癌协会及 CACA 相关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共同协办,多方协同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与成果产出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