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智能通信与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C 2025)在南京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了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逾百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踊跃参与,共同聚焦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前沿技术,展望未来发展走向。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
本次会议由南京邮电大学主办,海南大学、桂瑞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三峡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单位作为支持方,全程技术和服务保障则由AiScholar 艾思科蓝提供。会议紧扣主题,为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会议期间,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桂冠、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家佳担任大会主持工作。美国奥本大学教授毛世文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组委会向全体参会者表达了最诚挚的问候。毛世文指出,今年是ICICC 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齐聚于此,深入交流前沿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智能通信、计算及相关跨学科领域的创新应用,有力推动该领域的创新性发展与成果转化。
邹玉龙致辞。
?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邹玉龙在致辞中强调,高质量的国际会议对于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而言,是搭建交流沟通平台的重要契机,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院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衷心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在未来合作中收获丰硕成果,推动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
主题报告环节,日本东北大学教授Fumiyuki Adachi、伦敦帝国学院教授Geoffrey Ye Li、日本东北大学教授Nei Kato、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Abbas Jamalipour、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官科依次登台,围绕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和前沿突破展开深度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报告现场。
?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多样,共举办5场主旨报告、17场口头报告和22场海报展示。为鼓励学术创新,会议特别设立了优秀论文、优秀青年学者报告、优秀海报等奖项。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智能通信与计算”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针对当前热点问题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研讨。
与会者纷纷表示,ICICC 2025 的成功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全球智能通信与计算领域的学术魅力与广泛影响力,更为学者们搭建了一个跨国界的深度交流平台,激励着大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