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雨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0 9:16:16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共话“科学精神”,《万物生辉》照亮求知路

 

8月16日,由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万物生辉——科学照亮未知之境》《万物生辉——AI+生物医药材料前沿》新书发布暨分享对谈活动在上海书展友谊会堂举行。

早在2022年6月,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院士专家科学诠释者指导团、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和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创办了“海上科普讲坛”,共同打造集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公益性于一体的科普平台。

作为“海上科普讲坛”科普丛书的第二部力作,《万物生辉——科学照亮未知之境》以独特的“科学家叙事”视角,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地球科学、化学、生物、医学健康、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及进展,展现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和精神世界。

《万物生辉——科学照亮未知之境》封面

  ?

《万物生辉——科学照亮未知之境》既是一本科普性读物,满足广大读者的关注需求,也是呼吁更多科研人员加入到科普中的一项举措。多位知名专家受邀参与本书的编写工作,他们从科研一线出发,以专业的视角向读者传播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让读者全面感受科学技术如何改变世界、改变生活。在编写过程中,本书也得到了几十位科技领域专家的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

活动现场的圆桌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西湖大学材料科学讲席教授黄嘉兴、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洁林、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感知学院教授戴文斌,围绕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如何影响公众生活、人工智能(AI)如何赋能科学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嘉宾分享对谈环节。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提供

  ?

“实证精神加上逻辑才能够指向真正的科学,这两个缺一不可。”李辉认为,实证精神和组织精神是科学精神中最关键的。黄嘉兴指出,科学精神涵盖了四个要点,保持好奇心、有探究的勇气、逻辑性以及包容性。

谈及AI的实际落地应用,戴文斌强调,AI目前还不能代替医生,但是可以帮助医生减轻负担。黄永平持有类似的观点,指出AI可以助力昆虫学研究。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深知科普工作肩负着特殊的历史责任,系列科普图书的相继出版,既是科普形式的创新探索,更是科学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物生辉》图书主编樊春海表示,这两本《万物生辉》的新作不仅是当前科技前沿的一次深度透析,更是对未来科技瓶颈的一次大胆展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创纪录高温引发异常融冰
微生物可复刻巧克力风味 古菌揭示潜在抗生素宝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