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3 17:42:11
选择字号:
人工腐殖酸在稻田中兼具“双重角色”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寒地黑土生境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聚焦“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与土壤碳汇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首次系统阐明了人工腐植酸在不同水分管理模式(连续淹水与干湿交替)下对稻田甲烷产生与二氧化碳固定两大碳代谢路径的协同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并入选该期刊内封面文章。

内封面图片。东北农业大学供图


本研究中,团队发现人工腐植酸显著促进了产甲烷微生物群落的富集,在连续淹水与干湿交替条件下,甲烷排放量分别上升102.87%和135.13%,而对二氧化碳排放无显著影响。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人工腐植酸显著上调了乙酰辅酶A、四氢叶酸等关键中间代谢物的含量,且乙酸营养型产甲烷通路与Wood-Ljungdahl碳固定路径之间表现出高度的耦合性。

研究提出,人工腐殖酸在稻田中兼具促进产甲烷与驱动固碳的“双重角色”,可视为一种“氧依赖型代谢开关”。在具备灌排调控条件的地区,采用“干湿交替+人工腐殖酸”管理模式可在保持碳固定功能的基础上,将甲烷排放显著降低49.53%,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碳汇增强的协同效应;而在传统淹水种植区,则建议结合中期排水或施用硝化抑制剂,提升腐殖酸的环境调控效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est.4c1279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