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科协 发布时间:2025/8/13 17:19:22
选择字号:
专项答题 | 掌握气象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沙尘暴常出现在什么季节?”“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达到多少毫米?”“强台风来袭时,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如何处置?”......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气象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天气变化,在绿色低碳生活中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普及气象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是守护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维度的深度融合中。从个体层面看,掌握基本的气象预警信号识别、灾害避险技能,能让人们在台风、暴雨、雷电等突发天气来临时,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反应——如远离广告牌、不在低洼处停留等,大幅降低意外伤害风险;对社会而言,公众防灾意识的提升能减少应急响应中的“被动性”——当暴雨预警发布时,企业提前调整生产计划、市民主动减少外出,可有效减轻交通拥堵、次生灾害救援压力,为专业部门开展抢险救灾争取宝贵时间。

深入了解气象与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学会在不同气象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行动,是筑牢安全防线、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普及气象知识,提高公民应对气象变化的能力,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推出“掌握气象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专项答题活动。

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参与

“掌握气象知识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专项答题

图片

本次专项答题得到了天津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


背景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更高期待。

做好气象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对气象影响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能引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绿色节能降碳的理念。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热点话题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来源: 北京市科协 科学技术普及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