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杜珊妮,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0 18:53:39
选择字号: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察:
拳台过招、绿茵竞技,机器人的“大脑”更智能了

 

左勾拳带着“呼”的破空声迅猛挥出,随即灵巧侧闪躲开对手反击——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套着拳击手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台前上演着精彩对决;不远处,“加速进化”战队正在进行足球2V2表演赛,加油声此起彼伏,人机互动的趣味拉满;汉王科技的仿生机器鸟则振翅掠过头顶,翅膀扇动的频率精准得如同真鸟,引得人群纷纷抬头抓拍……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格斗表演。杜珊妮摄

8月8日~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举办,1500余件机器人展品正用最鲜活的姿态,展示着机器人从“能跑能跳”到“会想会感”的突破。

机器人足球赛。高雅丽摄

本届博览会设置创新馆、应用馆、技术馆三大展馆,汇聚了ABB、库卡、费斯托、埃斯顿、宇树科技、银河通用、中信重工等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25%,首发新品达100余款,数量是去年的近2倍。

众擎首款重载级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T800。杜珊妮摄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应用边界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这一数据背后,是技术突破的持续加速:国产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让人形机器人不仅有了聪慧的“大脑”、敏捷的“小脑”,更具备了灵活的“肢体”。

“两年前,我们一个人形机器人中,国产部件占比可能只有30%左右,很多核心元器件依赖德国等国外供应商。而今年,这一比例已超过80%。”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丁宁对此深有感触。

展区里,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及多个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也纷纷亮相,展示了各自在技术研发、产业转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今年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技术突破正加速落地到具体场景。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家居服务、农业生产等场景被重点提及。这些场景不仅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指明路径,更预示着它们将从工厂车间走向千家万户——未来,在汽车生产线里精准拧动螺丝,在家庭中帮老人取药,在农田里自动采摘果实,都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日常。

人形机器人正在娴熟地叠衣服。蒲雅杰摄

不过,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宇树科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王兴兴表示,当前机器人本体现有硬件虽仍需持续优化,但已具备基础可用性。

“当前真正的瓶颈在于具身智能还未完全成熟,这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因素,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问题是模型问题并非数据问题。” 王兴兴表示,目前具身智能机器人模型架构有待提高,当前VLA模型+RL的训练方式效果有限,需进一步优化模型架构。

随着AI能力的不断发展,具身智能也将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不断落地而持续发展。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乔红发布了《2025 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从具身感认知、具身决策、具身智能控制、具身智能机器人设计、具身智能软硬件一致性等十个维度全面勾勒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未来图景。

从工业车间到家庭客厅,从赛场表演到应急救援,机器人正在重塑人类生活。正如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所言,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布局重点,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应对老龄化社会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东西方梨“身世之谜”破解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