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9 23:41:16
选择字号:
边“撸猫”边开发,这个年轻团队在风口上走“捷径”

 

在AI创业公司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视威”)的茶水间,两只美短猫咪——“芝麻团”和“虎妞”,喜欢趴在咖啡机上看工程师们在电脑前敲代码。它们在这里唯一的“工作”就是接受某个闲下来的工程师的投喂和逗乐,给大家提供情绪价值。

它们是被“95后”的汇视威创始人、董事长顾善植带来的,在这间公司的“工龄”已经满2年。说起来,它们也算是“老员工”了——汇视威创办才不满4年。

汇视威创始人、董事长顾善植。汇视威供图

  ?

汇视威的创办也很有故事:2021年底,顾善植和另外11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共同出资300万元,回湘创办了一家专注AI视觉赛道、向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算法开发公司。3年后公司小有所成,不仅订单、产品相对成熟,还打造了自己的AI训练平台。2025年,汇视威突然切换赛道,转向to C场景开发,还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纯国产算力预训练的移动端视觉基座大模型“橘洲”。

之所以拥抱这一变化,用顾善植的话说,他们团队既踩上了人工智能(AI)落地应用的风口,又走上了国产算力平台的“捷径”。

这还要从顾善植的“老本行”说起。

才一创业,就“攀上靠山”

2017年顾善植因学业优异,顺利获得了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唯一的保研资格,来到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

如今头顶着“国防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头衔的顾善植,专业依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聚焦于AI视觉领域。计算机和AI的碰撞,让他“天然就是做AI算法的”。而从计算机专业出来做AI算法的他,“天然需要算力”。

2019年,作为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习生,顾善植被选派至某国家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并在硕士毕业后加入该实验室。后来,他在参与相关项目时,成为最早一批使用上千块计算卡集群进行大模型训练的工程师。

“使用千卡集群训练大模型,这在那时,据称全国不超过50个人能有这样的项目经验。”顾善植说,从那一刻开始,他开始意识到算力基建之于AI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敏锐捕捉到国产算力的落地能力与发展前景。

AI+算力在他心中燃起的震撼,终于聚成一朵扑不灭的创业火苗。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21年末顾善植决定返湘创业。

因为知道算力的重要,而他又领略过国产算力的风采,因此在汇视威创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和国内的算力“龙头”签署战略合作,借“机”下蛋。

算力便捷易获取、性价比更高、还能全力释放大模型效能,这对于一家需要算力支撑的初创企业来说,何其重要。这也让这支当时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团队平稳度过了创业的“三年危险期”。

这几年里,团队得以省下购置AI加速卡等硬件费用,专注于算法开发定制,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还基于国产算力开发垂直行业大模型,到处去参赛、打擂,逐渐实现了对智慧化工、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社区等多个行业板块的布局。

“原住民”创下销量记录

就在顾善植等人创业的第二个年头,中国算力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

2023年4月,科技部在天津组织召开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正式将国家超算互联网的建设提上日程。按照部署,超算互联网致力于以互联网理念和思维运营超算中心,连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构建一体化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

顾善植一下子嗅出了此事中的不寻常:不同AI算法、模型对算力的需求迥异,有一个“算力应用商店”,AI应用的开发不就如鱼得水了吗?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小伙伴们分享后,大家一拍即合,汇视威很快成为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的首批“原住民”。

“到2024年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产品也搬上了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在超算互联网上开张了应用商店。”顾善植说,在超算互联网上开设应用商店后,汇视威获得了直播、生态沙龙、联合推广等市场资源。其中,“汇视威大模型训练平台”这一算力服务商品,在一年内斩获1200余订单,成为超算互联网SaaS平台产品销量排行第一。

汇视威在超算互联网应用商城的商品详情页。截图自SCNet

  ?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吴瑶,是和顾善植同批进入某国家实验室实习且同一天转正的“革命战友”,她现任汇视威首席执行官(CEO)。对于超算互联网对汇视威的成就,她洞若观火。

“我们在对外宣传时,会优先将超算互联网上的店铺页面与商品页面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的窗口”。吴瑶说,在超算互联网上,用户来了就能体验以“汇视威AI训练平台”等一系列训练与推理产品和大模型应用产品,这种“体验即有转化”的模式,对AI大模型初创企业来说,让超算互联网的“业算融合”理念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优化了“从了解到购买”的用户转化链路,对于技术型AI初创企业非常友好。

轻装上阵,踏入新“风口”

2024年底,汇视威决定向大模型“进军”。

在AI视觉领域的技术积累越来越多,顾善植开始琢磨,是否有潜力开发一款视觉基座大模型?这可是时下最热门的赛道。

他们做过调研:当前国内有1500多个大模型,这个数量占全球的40%还多。这些大模型中,绝大多数是大语言模型,具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能力的视觉类模型的数量并不多。

同时,几乎所有大模型都必须联网使用,一旦断网就不灵了。顾善植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这些大模型都依赖后台的服务器或计算中心对外提供服务;而那些文生图/视频的视觉类大模型,还需要消耗服务器中的高端显卡或GPU,成本不菲。

能不能训练一个视觉基座大模型,再基于文生图、文生视频能力进行二次开发,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获得相应的功能,在手机等端侧就能使用、甚至不用联网使用?

这种先训练基座大模型、再开发端侧模型的想法,一度让汇视威的年轻开发团队热情高涨。至于所需的算力,他们有超算互联网在背后“撑腰”,整个团队可以轻装上阵。

依托超算互联网上国产算力大显存、全精度覆盖、量大普惠等特点,汇视威团队在短时间里就完成了近4000万张图片的训练。他们还瞄准在端侧部署的目标,调整训练架构、优化训练网络,最终推出了全国首个在国产算力上完成整体训练和推理过程、并实现移动端部署的视觉基座大模型。

“‘橘洲’是我们依托国产算力自主研发的视觉基座大模型,我们希望让算法脱离云端算力,用户无需联网也能调用大模型功能。”顾善植介绍道,目前他们正在加速办理大模型的备案,同时继续攻关图片生成效果,希望能够早日为用户提供质量更高、速度更快的图片生成服务。

“橘洲”大模型成功生成的第一张图片。汇视威供图

  ?

如果说超算互联网平台给汇视威提供了一条算力友好的捷径,那么转向“橘洲”大模型,则是顾善植和小伙伴们再一次踏上风口。

据了解,近年来,汇视威已经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个荣誉,天使轮估值已达亿元级别。

“创业第4年的就遇上这样一个风口和契机,这是没法预料的。”对顾善植来说,AI应用的大潮刚刚泛起,他和小伙伴们的征程也刚刚开始。

“这是一份事业,更是一场值得全力以赴的青春旅程。”他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这款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新进展 东西方梨“身世之谜”破解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