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7 15:03:52
选择字号:
中山医院开启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的联合指导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开启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临床医学科研方向)”。该基地以“聚焦临床科研、破解行业痛点、构建生态标杆”为核心定位,致力于打造覆盖“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

记者从中山医院获悉,基地建设将重点围绕五大核心能力展开。

一是打造算力支撑平台,通过构建符合卫生健康行业安全要求的微调、推理算力集群,严格保障隐私数据“不出域”,为安全高效的数据处理与模型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打造全链条模型服务体系,以国产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和人工智能(AI)框架为底座,构建涵盖模型工程、智能体工程、AI资产管理在内的全流程服务能力。

三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依托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大平台,整合医疗、医保、医药及专病数据资源,提供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与管理服务。

四是开发标准化开放工具链,打造模块化应用开发组件,提升医疗多智能体系统构建效率,并向行业生态开放共享。

五是建立立体化安全体系,形成覆盖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的综合运维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创新技术在真实场景中落地合规可控、安全可靠。

在具体应用层面,基地将面向医学科研和智能诊疗能力提升、智能医疗器械开发、智能医用机器人研发等方向,落地一批特色应用场景,并形成一套标准规范。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表示,基地的建设不仅将推动医疗AI技术的临床转化,还将形成可推广的“复旦中山经验”,包括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成熟的数据治理模式、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为我国医疗AI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研绘图理论及实操技巧》讲座举行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