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予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6 17:08:35
选择字号:
专家警告:拯救海洋的气候干预措施需强化治理

 

最新研究指出,海洋气候干预技术正快速推进,但若缺乏有效监管,其产生的影响可能弊大于利——珊瑚白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不再是危言耸听——这些现象正在发生,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依赖它们生存的生物群落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科学家们、政府和生产制造业正竞相开发和部署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帮助海洋应对气候变化。

7月31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这项新研究,评估了一系列针对气候危机规模与强度,以及海洋剧烈变化而紧急采取的新型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降低海洋酸度以培育能够在温暖水域生存的具气候适应性的珊瑚、养殖海藻以捕集碳,以及恢复红树林以保护海岸线并自然储存碳。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墨尔本大学教授Tiffany Morrison表示,这些干预措施虽带来希望,但也伴随着重大风险。“若缺乏健全的治理机制,我们可能重蹈覆辙——实施无效、不公甚至有害的解决方案。” Morrison教授指出,“技术的创新已超越我们监管、监测和负责任评估这些干预措施的能力。”

研究人员说,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可持续性、公平性和适应性的治理方法。Morrison教授说:“这意味着权衡利弊,解决伦理责任,提升社会共同利益,并将适应性干预措施与更深远的气候缓解目标相协调。”Morrison教授还强调,我们必须进行严格的比较研究,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气候效益和风险,包括其可扩展性和长期可行性。

共同作者、埃克塞特大学的Neil Adger教授表示,社区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与原住民和当地利益相关者合作,确保他们的知识、价值观与权利贯穿干预设计和实施过程。”Adger教授说,“如果干预措施被证明可行,我们还必须制定并履行生物伦理学协议,这些协议不仅要关注动物福利,还要考虑大规模部署所带来的更广泛的生态和社会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q017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口沉积物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获进展 超加工食品减重效果更差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