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第六届人工智能与机电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AIEA 2025)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和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
穆朝絮致辞。主办方供图,下同
?
本次会议由安徽大学主办,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安徽省安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AEIC学术交流中心协办,并得到AiScholar艾思科蓝提供的全过程技术和服务保障。
开幕式由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穆朝絮主持,并代表安徽大学致辞。她向与会者介绍了安徽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的发展历程、学科优势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阐述了会议的背景与重要意义,为会议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常根景致辞。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常根景在致辞时强调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价值,期望此次会议能聚焦前沿技术,构建起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助力各方共同探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大学教授费敏锐、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向峥嵘、同济大学教授李修贤、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杨飞生、安徽大学教授穆朝絮、武汉大学教授叶茫、浙江大学研究员赵成成等7位专家,为与会者分享了领域内的前沿成果与深刻见解,深入探讨了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研发方向。他们的精彩分享不仅为与会学者提供了前沿资讯,更激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
会议现场。
?
其中,费敏锐的报告题目是《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的机器视觉感知与网络攻击控制》。他围绕网络化控制系统中机器视觉感知及网络攻击控制的挑战、应用与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
向峥嵘以《一类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全分布式最优一致性》为题作报告。他针对一类无领导者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全分布式最优一致性,并阐述了其设计思路、理论依据及有效性验证等相关内容。
穆朝絮以《协作机械臂的高效规划与控制》为题作报告,阐述了具身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探讨了具身智能的实现方法和技术路径,介绍了课题组在多机械臂协同等问题上的应用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颁奖现场。
?
口头报告环节,会议邀请了16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细分主题分别作口头报告,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性思路及实践应用经验,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且极具参考意义的学术素材,更引发了广泛的思想共鸣与深度启发。
为表彰在会议中表现突出的专家学者,会议经评选共颁发3项优秀论文奖、2项优秀口头报告奖及2项优秀海报奖,以此激励学界同仁在人工智能与机电自动化领域持续探索创新。
主办方表示,AIEA 2025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机电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探索与跨界合作,其搭建的交流平台在促进学术思想碰撞、深化行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