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团队在物理场辅助解冻荔枝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LWT-食品科学与技术》(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文通讯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程丽娜表示,团队前期已成功研发并转化了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冻眠荔枝颇受消费者青睐,然而其传统浸水解冻方式导致销售场景和销售路径受限。然而,目前关于冻眠荔枝解冻研究较少。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冻荔枝的品质以及为规模化解冻技术提供支撑,团队研究了静电场辅助解冻荔枝模式,探究了不同电场强度(0~15千伏)结合不同传热介质[空气(EA)、水(EW)]对解冻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电场强度不是越高越好,空气较水为介质时,电场的辅助提升作用更强,但电场与水介质耦联对荔枝品质保护效果更好,5~10千伏静电场结合水介质解冻较传统解冻、静电场结合空气介质解冻等显著提高解冻效率66%~430%,质构和外观色泽接近新鲜荔枝,营养成分保留率提高了10%~20%,并且具有提升荔枝香气的作用。
该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静电场辅助解冻作用机制及为高品质解冻提供技术指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lwt.2025.11780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