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 22:59:17
选择字号:
第25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召开

 

7月22日至25日,由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5届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国际交通科技年会(CICTP 2025)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750余位交通领域专家、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参会。

会议现场。华轩供图,下同

  ?

本届年会以“交通˙人工智能˙能源”为主题,聚焦全球交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趋势,突出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年会组织了主旨报告、特色论坛、焦点论坛、特邀论坛、闪电演讲等5个模块近30个学术单元。

主旨报告环节,权威学者以俯瞰全局的视角为“交通-AI-能源”的深度融合锚定战略坐标;特色论坛亮点纷呈,如:院长论坛聚焦教育范式变革,女性科学家论坛激活多元创新活力,多边开发银行交通论坛从金融与发展的视角探讨交通建设新路径;特邀论坛则涵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车网互动、低空经济、智慧城市、交能融合等前沿议题,激发尖端技术的学术思想碰撞。

欧阳明高作主旨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领衔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总结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描绘了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全景图,并针对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和能源低碳化三场技术变革的具体内涵、核心技术和关键节点做详细阐述。针对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他介绍并研判了电池三重安全技术、智能电池、全固态电池、高安全智能驾驶、钙钛矿光伏电池、车网互动、光储氢充换放系统、电池上游低碳化等前沿技术。

大会执行主席、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林镇宏对大会学术报告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他指出,对交通行为的准确理解,事关科技成果转化成败,事关交通科技的普惠公平。他强调,当前中国还处于从跟随式发展阶段迈向交通强国的过程中,尽管技术和装备持续进步,但理解和引导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是构建高效、协同、公平、可持续交通体系的核心要素,对于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和出行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林镇宏主持主旨报告。

  ?

记者获悉,本届年会共收到500多篇高质量投稿,经过专家团队的严格评审,最终300余篇优秀论文脱颖而出、被大会录用。大会还颁发了最佳论文奖、最佳海报奖、最佳闪电演讲奖、最佳编辑奖等奖项,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徐建闽获得2025年度COTA终身成就奖。

会议期间,部分海内外学者还参观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和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