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 22:54:02
选择字号:
自然史与文明史相生相伴

 

自然史是地球的演化史,文明史是人类自诞生后创造的社会和人文史。人们很容易将自然史和文明史分别讲述,甚至分割开来。美国生态学家马克·伯特尼斯在其著作《人类文明的自然大历史》中指出,自然史与文明史相生相伴。解读历史时,不应将二者分开,而应将文明史解读为自然史。

《人类文明的自然大历史》,[美]马克·伯特尼斯著,朱柠译,天津古籍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定价:68元。(出版社供图)

  ?

从总体上论证自然史与文明史互为因果并不难,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源于一次共同的演化事件,其基本单位是DNA,人在本质上属于自然演化体系的一部分。生态系统中物种通过分工、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维持群体稳定,人类社会同样有这些机制。难得的是,作者在本书中用了大量的事实、研究成果和细节来揭示二者的关系。

本书从三个层面论证自然和文明的演化,一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对抗来自竞争与合作,二是生物之间共同演化,三是自组织、分层控制与共生起源、共同演化互相增补。同时,本书也揭示了人类文明演化的独特之处。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本书的第一部分“生命:我们来自何处”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演化最初遵循合作与共生,造成了共同演化和驯化的结果。

1万多年前,大麦、小麦、豌豆、扁豆、亚麻和无花果等已经被人逐步驯化,但在驯化的过程中受到了人的干预,使植物种子丧失了原本的传播特性。人类愿意选择易于收割,丧失了茸毛、钩子和倒刺的植物,因为这些特征会使种子的收割和运输变得复杂。

动物中如牛羊等的驯化也与人类形成共生关系,因其生活在人类附近而受益。最初,这些温和的动物依靠群居来保障安全;后来,由于人类的选择驯化,它们会在幼年时期形成“铭记”,正如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描述的那样,将人类视为父母或领袖。

共同演化和印刻行为使人类驯化了一系列动植物,而驯化是一种可持续的、在多代之间传递的共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种生物照料另一种生物,并对它们的繁殖施加影响,以确保自己能得到可预测的源源不断的利益。在这种合作关系中,驯化者和被驯化者都能获得比被排除在这种关系之外的个体更多的生存优势。对于动植物来说,获得的优势是种群的扩大和基因的延续,比如麦类、稻谷类以及猪、牛、羊、鸡、鸭等。

人类在精神层面也深受自然影响

有意思的是,自然史和文明史的相互影响不只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这当然是动植物不可能意识到的,作者在书中的第三部分“命运:我们将走向何方”中作了描述。

1962年,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的科学家韦尔特·帕恩克做了“马什教堂实验”,将哈佛大学神学院的一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让实验组的10名学生服用从裸盖菇中提取的裸盖菇素,对照组的10名学生服用安慰剂。然后,所有学生都被安排到波士顿大学的马什教堂听布道。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都描述了强烈的宗教体验,而对照组的学生中仅有几个人声称自己有值得一提的体验。在14个月后的跟踪随访中,这些感受依旧很强烈。其他研究小组重复这一实验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这表明,植物可以提升、增强甚至创造精神和信念。其中,精神药物的发现和使用还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加快了创造力、艺术、语言和宗教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优越性

尽管自然史与文明史相互借鉴,甚至是取长补短的,但是在书中的第二部分“文明:我们是谁”中,作者也论证了人类文明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换句话说是优越性,否则就不足以称之为文明。

正如动植物存在着等级关系,而且是在演化中形成的一样,人类社会也存在等级关系,在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中称之为“社会支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群体或个体的阶级差异由三种群体或个体间行为维系:一是制度性歧视或支配规则;二是遵循规则的一致性歧视;三是用以强化既定的歧视和支配规则的普遍不对称性。人类的等级关系靠宗教、文化和神话传说来维护,如在欧洲,靠“存在之链”的传说和意识形态来支撑。这种传说向人们灌输的是,一切生命形式生来就有恰当的位置,不存在纵向流动的可能。

但是,人类可以靠社会契约、制度、制衡关系慢慢消除阶层的固化,逐步实现社会流动和阶层变迁,体现自由、公正和公平等。如英国1215年签署《大宪章》,这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动摇了贵族和宗教领袖的崇高地位。再如科技的发展让文明的演化得以突破,通过工业革命和商业贸易重组社会等级,劳动者能够通过努力工作和掌握技术进入管理层和领导层。今天的信息时代,更为文明的演化提供了动力和条件。信息化可以加快知识传播、打破文明之间的壁垒、颠覆旧的规则,让阶层、财富以及权力流动起来。

作者通过考察自然史和文明史,强调了二者相生相伴的观点。其背后另一层意思是,为了让人类和其它生物更好地生存,需要更多的共生和合作,维护全球良好的生态系统,比如保护海岸线不受侵蚀,解决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富集化等问题。如果人们不共同行动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自然的演化可能走向不同的方向,而人类的文明也可能陷入危机,甚至覆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