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1 14:27:32
选择字号:
“医疗绿碳指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25次行为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在太原召开,会上“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负责人、上海市同济医院急诊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韬《基于医疗绿碳指数”的行为医学创新实践》为题作报告。

医疗绿碳指数(MGCI)旨在衡量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与通过植树等绿色措施达到的抵消作用,从而反映医疗过程的环保程度。

AI制图

  ?

王韬介绍说,自去年以来,上海市同济医院创伤中心、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等部门开展以植绿代替传统锦旗的“谢医”新方式,让“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同频共振。一方面,树立“生命有痛,‘杏’好有你”的中国特色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医患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通过医患共同植绿促进碳中和,实现“治愈一人,增绿一片”,推动医患、乃至全社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如何实现医患情感与低碳环保的科学链接和量化推广,成为重要的学术命题。

医疗机构作为高能耗部门,其碳中和往往局限于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改进,医患双方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却基本没有参与其中。实际上,医疗过程中的碳排放不仅包括了电、气等能源消耗,还包括口罩、手套、注射器等医疗用品碳排放,患者往返与医院物流的交通碳排放,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废弃物处置碳排放,以及医疗过程中的水和食物碳排放。医患主动开展植绿,从而抵消就医过程中的碳排放,不仅具有人文价值,更具有现实的生态价值。鉴于我国每年高达数亿人次的住院人数,医疗植绿活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意义重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