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谷歌前CEO:“开放权重”是中国AI发展迅速的关键 |
|
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办。期间,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和前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围绕“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展望”,展开了一场“炉边对话”,回顾了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AI安全、中美合作等议题。
施密特认为,过去两年,中国的AI技术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过程中,开源和技术合作将是推动AI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也不可忽视技术滥用的风险。施密特对中美携手应对这一时代变革充满期待,强调只有通过开放对话,才能真正引领AI走向一个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未来。
?
以下为对话内容(有所删减):
沈向洋:
你这次来中国去了不少的公司参观,你觉得目前中国的AI发展如何?
埃里克·施密特:
中国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出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多前,我与基辛格博士(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一起来到中国。当时我感觉中国还没有完全认识到AI的潜力和力量。
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AI模型的巨大进步,中国同行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DeepSeek、Mini Max、Kimi等大模型的出现和发展。
我们也看到中美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别。美国的大多数领先模型,尤其是语言模型,并不是开源的,也不开放权重。而中国则采取了开放权重的方式,这已经成为当前AI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沈向洋:
刚才你提到了基辛格博士,在四年前的WAIC系列会议上,关于AI对人类影响这个话题,他提到了一些非常深刻的想法。你和基辛格、克雷格·蒙迪合作完成了《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这本书具体讲了哪些内容?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
值》(2025年3月出版)。
?
埃里克·施密特:
基辛格博士在最后15年的研究中,认为AI将会成为社会非常大的一个挑战。
作为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基辛格博士对技术方面的理解相对有限,但他对AI的发展有很深刻的思考和见解。关于AI在社会层面的影响,他特别担心AI快速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尊严会造成影响,以及国家竞争等问题。他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建议,就是要通过合作防止AI带来的负面影响、拥抱它带来的正面影响。
AI能够切实推动健康、工程、气候变化等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帮助我们创造更好的社会。AI也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帮助我们提高生产力。我们目前最大的担忧是,如果面对的是智能体而非人类,并且它比人类更聪明,该怎么办?
沈向洋:
你说的对。我现在有另一个问题,你认为中美之间应该如何增强互信,加强AI方面的合作?
埃里克·施密特:
事实上,整个行业普遍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需要迅速行动,因为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相信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力量、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我认为,未来的协作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随着技术发展,将会出现超级智能系统,这些系统会有能力相互协作和协调。
过去,基辛格博士推动了一系列项目,其中重点在于共享深度见解、风险研判与测试数据,避免任何一方因意外而产生误判。我们需要让中国和西方的研究人员互相交流、合作探讨,在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性,在AI发展的浪潮中共同守护人类尊严与主体地位。
沈向洋:
没错,我们之间首先要进行对话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价值观。AI非常强大,我们需要如何防止其扩散?你如何看待开源和闭源之间的平衡?
埃里克·施密特:
我更倾向于支持开源。开源技术虽然有一些潜在风险,但我们可以通过设定限制措施进行管理,并根据需要调整。闭源公司则通常会受到政府监管,不容易出现开源相关的风险问题。
开源的扩散就像即时传播一样,如果你发明了一项技术,其他地方的人很快就能使用。我们可以与开源技术的倡导者合作,关键在于明确技术的“编辑者”,以及在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需要设置“防护栏”。理想的场景是,我们能根据人类的价值观来训练和对齐这些模型。
目前,一些模型的安全性还需要提升。比如AI幻觉问题,我们也在努力避免这些问题,但尚未找到有效的制衡措施。更进一步说,很多人认为接下来的三年内,AI系统将会进行递归式的自我改进。因此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了解它们到底会学到了什么,因为它们可能会学习有害的内容。
沈向洋:
上次我和基辛格博士交流时,正值他第一本和您合著的的书上市,即《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几年后,他的第二本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出版,这也基辛格博士和您的最后一本书。你曾是谷歌CEO,你的管理经验、行业经验,是不是也会体现在这本著作中?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2023年6月出版)。图片均由中信出版提供
?
埃里克·施密特:
基于克雷格·蒙迪(微软公司前首席研发策略长)和我的工作背景,可能我们更了解商业方面的情况。
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一书的前面部分也讲到了,从古到今,世界上不乏多才多艺的人。我们相信,随着AI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工具来帮助自己,这对于企业、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我们在治理以及相关讨论上面还没有做好准备。
我认为,作为最大以及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合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一起让世界稳定和平,确保人类能够控制住这些工具。
沈向洋:
杰弗里·辛顿认为,这些国家没有办法技术合作,或者说他们只能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才合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埃里克·施密特:
我是基辛格博士的学生,他的看法是,如果你坐下来,我们根据共同的目标进行谈判的话,就可以实现目标。他愿意和任何人坐下来谈。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再到后来实现巨大飞跃,现在上海等城市也能够生产先进的机器人,诸如此类,说明我们都有积极发展的价值观。
我是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中国和美国可以一步步建立信任,中美之间曾经这样合作过,我们也可以再次合作。
沈向洋:
看来我们两个人对于未来的合作都很乐观。关于AI和技术的未来,你认为最令人振奋的是什么?
埃里克·施密特:现在许多国家和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规划,比如OpenAI的ChatGPT、Claude、Gemini等产品都取得了许多突破,中国的DeepSeek和其他大模型也做得非常出色。
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将会看到很多智能体的出现,这将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对此感到非常振奋,未来我们将有可能看到更多深度推理的应用和先进算法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红线”在哪里。我认为一个重要的点是,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需要达成一致。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某些关键问题上进行对话。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AI开始自主决定获取武器、自我复制,或者不经由我们同意就开始学习所有事物,我们应通过对话探讨如何防止和控制这个过程,避免它失控,而不是立即停止它的发展。
我对未来五年感到非常振奋,我们将看到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且大部分变化会让社会变得更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