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31 15:48:51
选择字号:
科研人员构建出新型抗菌肽纳米纤维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团队通过扫描阳离子氨基酸侧链长度,首次成功构建了具备抗酶解、诱捕杀死及特异性靶向多功能化抗菌肽纳米纤维,以对抗特定细菌感染。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新型抗菌肽纳米纤维示意图。东北农业大学供图

在畜牧业饲料端禁抗背景下,急需寻找缓解耐药性细菌危机的潜在替代技术。目前,抗菌肽作为替抗饲料添加剂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抗菌策略过于简单,旨在直接杀死细菌而不考虑抑制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等关键需求,缺乏创新的饲用理念。过去的研究追求广谱抗菌肽的开发,忽略了具有靶向分子以维护肠道健康菌群的特异性。以及胃肠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存在的蛋白酶导致生物学功效丧失。

本工作中,团队结合自组装系统和抗菌肽分子理化性质,通过阳离子氨基酸扫描技术对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抗菌肽Ndab的亲水氨基酸进行替换。系统解析了所得系列衍生肽的生物学功能、生物相容性、自组装潜力、诱捕功能、靶向特异性以及蛋白酶抗性的潜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阳离子氨基酸侧链长度的变化,优化的Nhar被鉴定为有效解决以上限制的多功能标志肽。

首先,在水介质中,Nhar自组装为纳米纤维,在与细菌接触后形成纳米网状结构将细菌诱捕并防止其传播,避免与宿主细胞接触引起发病。这种诱捕功能是非特异性的,无论在体内或体外都表现出有效性。

随后,Nhar通过破坏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和膜组分的完整性、干扰核糖体的自组装及功能、导致转录、翻译、氨基酸代谢和能量耗散的破坏,通过多模式协同作用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程序性死亡。对于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杆菌,尽管Nhar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脂多糖和外膜结合并诱导膜流动性的改变,然而Nhar没有展现出穿透内膜或诱导细菌内部损伤的有利证据,表明Nhar仅部分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而不是完全的杀灭活性,这有利于对肠道益生菌的保护。由于非天然氨基酸和分子自组装系统的双重加固,Nhar具备强力的蛋白酶抗性,具备研发饲用的潜质。

本研究突破了抗菌肽在胃肠道中作用模式受限的理论壁垒与核心技术,提升了动物健康保障能力,这一成果对饲用抗菌肽研发应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x015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奇特星系惊现原始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