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绿成金”!气象“软服务”产生提质增效“硬效益” |
|
7月盛夏,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元台子乡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千亩花生田绿浪翻滚。当下,兴城花生正处于下针到膨果关键生长期,种植户孙刚站在田间地头,非常高兴:“今年花生长势非常好!有市气象局专家的指导建议,什么时候浇水、打药、施肥,我们心里底气足!”
一颗花生从出苗到开花落针,再到膨大结荚收获,得经受天气的重重考验。有了气象科技赋能,一颗颗兴城“花生果”变“金豆豆”,充盈着种农户的“钱袋子”。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气象局“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发现,辽宁的气象“软服务”产生了提质增效的“硬效益”。气象科技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守护者”,更成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催化剂”,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让每一颗花生长在适合它的天气环境中”
花生是辽宁省第三大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也是亩净利润最高的大宗作物。葫芦岛兴城作为辽西花生主产区,年花生交易量40至50万吨,年交易额在40亿元以上,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兴城花生产量和品质最关键的因素。

元台子象花生生长正旺,花生田绿浪翻滚。卜钰摄
“花生播种怕春旱,结荚期怕暴雨涝渍,收获期最忌连阴雨和早霜。”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揣艳军说,“一斤兴城花生白果比普通花生贵8毛到1块钱,如果在生长关键期经历一场天气灾害,花生不仅卖不上价,还有可能被拒收。”
曾是这里花生耕种的传统是“望天而耕、靠天吃饭”,如今,习惯在悄悄改变。“今年春雨还没下就提前播种了花生。”孙刚回忆,这一打破传统的决策,正是基于气象部门5月初发布的预报和农事指导:虽无降雨,但地积温达标且土壤墒情适宜,完全满足播种条件。
孙刚坦言,这份对气象部门的信任,源自一份份可靠的科学数据、一次次精准精细的预报服务和实打实的防灾减灾成效。
2022年,在辽宁省气象局统一规划下,花生气象服务中心落户葫芦岛,在元台子乡示范基地建设了全省首个花生气象监测站,农户抬头便可实时查看气象、作物和土壤要素数据。同时,花生气象服务中心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禀赋,为种植户提供量身定制的“跟踪式”气象服务。
葫芦岛市气象局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丽敏介绍,三年来,市气象局完成了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产量数据调查工作和精细到县的花生分布图制作;研发了春播期地温预报服务方程、发育期与积温定量评价关系,订正了花生渍涝指标和花生打药窗口期预报服务指标,并将“智能网格预报+农业气象指标模型”应用于春播、夏管、秋收服务,助力农户精准锁定农事黄金窗口期。
为提升花生气象服务的科学性与精准度,2024年葫芦岛市气象局创新开展花生生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试验地块根据气象服务调整播期、收获期,对照地块依据农民经验自行管理。经过一年的田间试验、测产分析与专家论证,气象服务地块出苗率提高了7%;每亩花生增产27.5公斤、增收238元。
果园丰产 “气象”全程护航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种植的水果众多,其中绥中白梨远近闻名。上百亩的梨园,郁郁葱葱。入口处,古色古香的招牌上写有“祝家梨园”字样。这里不仅是果农生产的基地,也已成为周边居民游玩打卡的必到之处。
走进梨园,农田小气候站时刻监测墒情与地温,一旦土壤湿度低于临界值,县气象局将依据数据提醒果农灌溉,果农们告别了“靠天猜水”的日子。

祝家沟村农田小气候站 。郭笑羽摄
从2018年前后,依托气象站研究梨成熟与气象的关系,气象团队成功破解了关键生长节点的气象密码,帮助果农找准了“黄金采摘期”:膨果期锁定在9月15日到16日,成熟期则为9月中旬到10月初,10月3日前后是最佳采摘期。按照这个时间采摘的白梨,糖分更高、品质更好,大幅增加了果农的收入。
“9月底采摘和10月初采摘情况大有不同,9月底的梨采摘后皮易瘪,水分易流失。10月采摘的,水分好,糖分高,卖的价格也高。”种植大户时海滨告诉记者,2024年,根据气象建议采收,每斤多卖8毛钱。“一棵树大概500斤梨,一亩果园150棵树,800多户农户每位一年能增收三四万元!”
当然,晚摘最怕冰雹。“9月份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我们会提前预警,指导炮点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冰雹对果树的伤害。”于志东介绍,听见打炮打几响,几乎是农户最安心的声音。
特色田间的“气象处方”
辽宁省辽阳县黄精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然而,气象条件对这些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影响显著。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给产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辽阳县气象局以科技为核心,构建了覆盖黄精全产业链的气象服务体系。在黄精种植区,气象部门布设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温度、降水、风向等关键数据,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风险预警和极端天气防范建议。
同时,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建黄精气象科技小院专家团队,联合开展黄精气象服务的应用研究。
“从幼苗到采收,气象局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准确,推送及时,科技小院专家的服务建议好比‘及时雨’,像倒春寒预警、排水建议等,实实在在帮我们避了损、提升了产量。”八会镇八股村支书宋红伟说。

黄精气象科技小院的黄精处于块茎积累养分的关键阶段。郭笑羽摄
7月29日,辽阳县大部降大雨到暴雨。在此次强降雨过程中,辽阳县气象局实时监测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通过一对一直通式服务为黄精科技小院及时送达2期决策气象信息,同步推送滚动预报9期、预警信号6个,动态更新降水量、降水时段、风力等关键信息,让企业实时掌握天气变化。
此外,气象部门还深入挖掘本地气候资源与灵芝、黄精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开展气候品质评价工作,创新推出“特优”气候品质认证服务。这不仅推动灵芝等产品市场溢价10%-20%,提升了黄精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好气候出好产品”的品牌价值,助力农户增收近30万元,更提升了产业效益,气象资源真正转化成辽阳县农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