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迎来新进展,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顺利提前完工,为后续精密设备安装、系统联调等关键环节筑牢根基。
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模型图。中国散裂中子源供图,下同
?
记者获悉,中国散裂中子源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该二期工程于2024年7月开工,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建成后会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高精尖科研装置的系统建设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有较大的挑战性。二期工程作为一期装置基础上的扩建工程,施工难度更是再升级: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在平面上有贴建、竖向上有横跨、地下空间有接驳等各种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施工需与一期运行并行推进,且必须优先保障一期科研工作“零中断”。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难度。
项目建设现场。
?
面对挑战,二期工程的施工过程既是对装置建设特殊性的探索,也是对技术复杂性的优化。项目团队提前规划、不断优化施工部署;聚焦难点,开展专项技术攻关;与各参建方同向而行、通力配合,相继攻克了屏蔽混凝土施工、刚性防水体系施工、高精度工艺预埋件施工、二期施工与一期园区工程交叉安全管理等难题。
据介绍,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建安工程各项节点正按计划推进,后续将通过倒排工期、优化工序及资源投入,全力保障“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年底全面主体封顶”两大年度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