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30 19:03:0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举办WAIC 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论坛”等活动

 

7月26~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作为大会主办单位之一,聚焦“AI for Science”主题,指导上海分院组织并参与了大会多项活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吴朝晖,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王华出席大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7月26日,WAIC 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论坛”在上海徐汇西岸美高梅酒店举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指导,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药物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承办。论坛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深度融合的前沿问题,推动相关领域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与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由王华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陈润生、蒲慕明、李劲松,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徐汇区委副书记沈权,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基础能力局、发展规划局相关负责同志,多家顶尖科研机构的交流嘉宾,以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参会。

论坛中,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是采用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进行训练、服务于科学任务的智能底座,实现了对波、谱、场等多种科学模态数据的深入理解,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科学知识表征推理和科学工具编排规划等核心能力。

主题报告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精准医疗与基因组学革命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研究进展。陈润生从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现状和趋势,分享了对模型、复杂系统和数据等未来发展的观点;蒲慕明分享了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及脑科学等基础研究将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思考;李劲松结合基因组标签计划打造生命科学研究“北斗导航系统”的前沿研究工作,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的关键挑战。8位生命科学领域专家交流了人工智能在生命动态过程表征、生物基础模型构建、蛋白质等生命元件结构设计、疾病的早筛等方面具体应用与最新进展。最后,陈凯先作论坛报告交流总结,并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引发新模式变革、开辟新研究前沿的可预见未来。

7月27日,上海分院联合自动化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举办了两场思辨会,并参与协办青年菁英交流会之科学智能专场活动,分别聚焦“通用智能如何打破学科壁垒”“人工智能如何重构生命科学临界点”等科学前沿和技术难题,多位嘉宾与专业观众们、青年科学家们热烈交流,共同探讨“AI for Science”的应用与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奇特星系惊现原始恒星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