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焦AI学术前沿,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青年菁英会举办 |
|
7月2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青年菁英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以“聚青年才智,领AI未来”为核心理念,汇聚了众多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专家学者。
?
会议伊始,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通过视频发表主旨致辞,指出生活中随机事件众多,固定策略难以奏效,唯有专注热爱才能成就好的职业生涯。霍普克罗夫特寄语青年科研人员,选择学术道路不必紧盯论文与资金,而应探索令自己兴奋的领域,待有重要发现再公之于众。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将个人钻研与国家需求相连,让技术突破融入时代浪潮,方能在国际舞台上挺起脊梁。凌文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激励在场青年,期待中国青年AI学者能成为让全世界AI领域尊敬的群体。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菁英交流会上,WAIC Academic学术板块两大核心行动正式亮相。WAIC Academic学术委员会宣告成立,将以多元视角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领航,推动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评价体系,助力突破“从0到1”的原始创新瓶颈。同日揭幕的《青年菁英会论文精萃集》精萃集精选了国内外青年学者在AI领域的前沿探索,内容覆盖大模型技术创新、多模态交互突破、产业级应用落地等关键方向。
Springer Nature大中华区总裁安杰诺在线上致贺词。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一方面,WAIC Academic将推荐优秀的青年论文至Springer Nature旗下的相关期刊,另一方面,Springer Nature也将为WAIC Academic提供专业的学术出版建议和支持。此外,双方还计划联合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
随后的报告环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npj AI主编熊辉将人类智能分为博闻强识、触类旁通、一叶知秋、无中生有四个境界,指出大模型的发展已对前两个境界产生冲击,教育需培养学生驾驭AI、与机器形成差异化等四种能力,以适应新时代需求。
两度斩获哥德尔奖的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滕尚华,从理论科学角度,分享了机器学习中无标签数据的作用与正则化相关研究。他介绍了通过探索无标签数据和正则化的联系,对机器学习有了新理解,强调科研中提出猜想的重要性。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学龙围绕智传网AI Flow进行分享,介绍了信容率、同源率、集成率三个关键概念。他指出智传网通过这三个率,实现生成式的智能传输与家族式的同源训练等,可让智能随需响应,还结合具体应用介绍了AI在通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变革。
在圆桌讨论环节,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任炬、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林洲汉、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弛、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研究员谭志羽五位青年学者,围绕“在新一代AI技术浪潮下,学术领域如何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展开了讨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