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想过,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在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的恶劣环境下,是如何制造出炸药、防毒面具、青霉素的,他们才是我们的‘明星’、我们的楷模!”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新书分享会现场,重庆八中宏帆中学的学生张子锡激动地说。
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在河南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大象出版社举办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新书分享会。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新书分享会现场。出版社供图
?
“抗战时期中国的科技力量尽管从总体上说来还比较薄弱,但他们在战争中创造性地挥洒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一书的主编、清华大学教授杨舰介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讲好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国内多位著名科学技术史名家共同打造了《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向读者讲述科技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典型故事。
本书策划人、大象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光杰补充道:“除了纸书,出版社还邀请广播电视台一众知名主持人制作了有声书,读者可以扫码免费聆听,并且后续考虑拍摄微短剧,浓缩书中的抗战故事,以更加多元、立体、开放的形式进行传播。所以,这部作品是一个融合出版项目。”
在活动现场有一位认真聆听专家学者讲述的年轻人,他是刚刚从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即将攻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的陈显双。他表示自己很感动,也很震撼,因为在人类文明的至暗时刻,他看到科学家们为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烽火中并肩而立,共同举起真理与希望的火种。“历史并未走远,我们不仅需要铭记历史,更应该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美好未来。”陈显双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