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5 14:50:13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茶源”超粒子改善结肠炎的新策略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教授杜晓团队与四川大学教授郭俊凌团队合作在期刊Theranostics发表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从茶树中获取灵感,开发了一种天然“茶源”口服膳食补充剂,不仅显著提升了茶叶核心抗炎成分的稳定性,还能通过对肠道屏障的全面修护,实现了对炎症性肠病(IBD)及其相关精神症状的协同治疗,为IBD综合治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IB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肠道屏障破坏、菌群失调和免疫紊乱为特征,已致全球超350万人患病。此外,该疾病还会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引发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致约35%的IBD患者倍受困扰。当前治疗该病方法往往难以同时靶向肠炎和相关精神性并发症,亟需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策略。

两团队学者受茶树进化的灵感启发,使用茶叶蛋白负载茶叶多酚(EGCG)制备了天然的“茶源”超粒子(TSPs)口服膳食剂,以期这种仿生天然的策略通过肠-脑轴干预为IBD治疗提供新方案)。

“茶源”TSPs调控IBD及其精神紊乱的示意图   四川农大供图

  ?

研究团队利用茶叶蛋白与EGCG的自组装特性,在温和条件下成功构建了无需化学交联剂制备,生物相容性优异,稳定性良好的TSPs。随后,团队评估了TSPs对DSS诱导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发现,TSPs治疗组疾病活动指数(DAI)降至1.0±0.6,显著优于游离EGCG组(1.8±0.7),并有效缓解了腹泻和血便症状。同时,TSPs治疗组恢复结肠长度能达到健康对照组的90%,较其他治疗组提升2倍。此外,TSPs还能显著降低小鼠外周血的促炎因子水平,使脾脏指数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表明TSPs能通过多途径作用有效缓解结肠炎症状并改善系统性炎症。

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良好效果,两团队学者评估了TSPs对精神行为的影响。在旷场实验中,TSPs治疗组小鼠活动距离恢复至934cm(接近健康对照组900cm),显著优于DSS模型组,表明焦虑症状有明显改善。这一行为学研究结果表明,TSPs通过“菌群-肠-脑”轴有效缓解了结肠炎伴随的精神障碍。

“茶源”TSPs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治疗策略,在肠道炎症调控、菌群重塑、改善相关精神症状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这为炎症性肠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7150/thno.11357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