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胥森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4 16:10:03
选择字号:
吴光辉:基础科学托起大飞机工程之美

 

“大飞机不是‘造出来的奇迹’,而是‘算出来的必然’”。近日,在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信息科学与工程之夜”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吴光辉在题为《大飞机工程之美》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基础科学在大型商用飞机研发中的关键作用。

吴光辉指出,百年航空史实质上是一部基础科学的实践史。从协和飞机的超音速飞行,到C919的首飞,科学与工程的融合持续推动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他说:“我们没靠奇迹,靠的是把公式算准、把技术吃透、把系统调顺。”

在C919研发过程中,气动设计依赖大量CFD计算分析,以及需要配合风洞实验进行优化。“当超临界翼型的曲线在计算机屏幕上成型时,那些由偏微分方程生成的流线,就像被数学驯服的风。”吴光辉形象比喻道。他指出,这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工程师与自然规律之间的深度对话。

材料科学的进步也为大飞机发展提供关键支持。以铝锂合金为例,材料科学家通过对合金结晶过程的微观控制,实现了结构优化与减重目标。他表示:“材料科学从来不是碰运气,而是读懂原子的语言,读懂科学的语言。”

吴光辉还分享了AI辅助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工作进展,中国商飞与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合作,开发了“东方·御风”“东方·翼风”等AI流场仿真模型,并启动三维翼身组合体设计智能体的研发。这些技术可有效提升设计效率,并释放工程人员在核心技术创新上的精力。此外,双方紧密合作,来自数学、控制、空气动力学等领域的国际科学家走进大飞机研发一线,围绕智能飞控、结构优化、健康管理等方向展开实质性技术攻关。

他表示,科研团队正持续积累针对零碳飞行的基础科学储备,包括更安全的储能方式、氢燃料电池效率优化和立体城市交通的基础布局等。

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支持科研人员在航空减排、智能设计等方向深化探索,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助力中国民机迈向更绿色、更智能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