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7月23日,记者从鹏城实验室获悉,由鹏城实验室承担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测平台已实现对“东数西算”八大枢纽及部分省市的算力资源的统一监测和分析,覆盖830余个算力中心,已统计总算力规模超292EFLOPS@FP32,可调度算力资源池约50个,算力规模达25EFLOPS@FP32。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目标,通过网络连接多源异构、海量泛在的算力,优化全国算力资源配置。基于此,2024年10月,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探索“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实践路径。作为网络通信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鹏城实验室积极参与并承担先行先试任务中全国一体化算力监测任务的技术攻关和研发落地。
在国家数据局的大力支持下,鹏城实验室在异构智算芯片的池化共享和异构资源统一监测领域开展了技术攻关和落地实践。针对异构智算芯片高效纳管的问题,提出了异构AI设备统一管理组件,并研发了智算集群池化共享和管理开源软件,实现业界主流智算芯片的统一纳管;针对跨主体算力资源统一监测的问题,制定了分层分类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不同业务类型算力中心的纳统和纳调,尤其是针对可调度算力资源构建了从物理算力中心、云化资源池、算力服务平台到算力资源监测平台的全链路资源感知和监测,为上层算力资源调度提供基础数据。
为实现上述关键技术的广泛应用,鹏城实验室积极推动共性标准的研制,在国家数据局的指导下,依托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协同制定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平台建设指南》标准草案。同步针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中的关键技术点,协同起草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力监测接口要求》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力中心能力评估要求》等技术文件。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在技术攻关和示范场景验证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全面落地实施还有较长的路。鹏城实验室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数据局、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逐步跨越算力网建设面临的“算力供给”“通信连接”“算力调度”“数据安全”四座大山,切实构筑起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数字底座,为推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