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副教授陈训财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利用斑马鱼模型,系统揭示了新型毒品-依托咪酯(ETO)诱导神经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水生毒理学》(Aquatic Toxicology)和《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我们研究发现,ETO 通过干扰神经递质信号、破坏代谢平衡、加剧氧化应激并诱发神经炎症,损伤斑马鱼神经系统。”论文通讯作者陈训财表示,该研究为全面评估ETO风险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禁毒实战提供硬核科学武器。
ETO,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高效麻醉剂,以其快速起效、苏醒平稳的特性在临床诱导麻醉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今却化身非法流通的“烟粉”,悄然渗透滥用者群体,无声蚕食着大脑的精密防线!陈训财副教授团队融合转基因斑马鱼活体成像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多组学分子图谱与AI行为分析,揭示ETO“蚀脑”路径,为禁毒实战提供硬核科学武器。
研究发现,ETO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多方面且深入的,从神经化学物质失衡到细胞结构破坏,再到分子层面的紊乱。首先,ETO特异性富集于脑组织,精准锁定GABA-A受体,分子对接证实其结合引发脑部神经递质水平紊乱:成鱼脑内抑制性递质异常飙升,发育期胚胎却骤降38%,这种神经递质的失衡是行为异常的重要原因;此外,多巴胺含量暴增2.1倍,可能引起奖赏回路超载而驱动成瘾。活性氧荧光示踪显示ETO诱导脑部氧化应激;能量工厂线粒体显著肿胀破裂;包裹神经轴突的关键髓鞘结构(保障神经电信号高速传导)大面积损毁;转基因模型Tg(coro1a:DsRed)直击小胶质细胞异常浸润脑实质,钙成像Tg(elavl3:GCaMP6f)捕捉神经元钙稳态失控,提示血脑屏障受损和神经炎症反应的发生。
多组学分析揭示全身性紊乱:ETO暴露下调了MAP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运动蛋白,并引发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紊乱。基于AI实时动态监测发现:斑马鱼幼鱼的运动能力显著降低,昼夜节律也被打乱;而成年斑马鱼在经过四周ETO暴露后,也出现了一系列异常行为,包括低短期记忆受损和攻击性显著增强。
该研究明确了ETO诱导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递质失衡、代谢紊乱及神经炎症等多个方面。研究不仅揭示了ETO作为麻醉药潜在的神经发育风险,更重要的是,为其作为新型毒品滥用对神经系统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aquatox.2025.107321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5.13859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