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磨损与表面工程课题组吉利研究员、李红轩研究员和陈建敏研究员编著的《固体超润滑材料》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超润滑是近代摩擦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和热点方向之一,有望实现近零的摩擦能量消耗,带来工业文明的变革性进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超润滑研究已取得飞速的进步,超润滑理论和材料体系不断完善,超润滑的获得由微观向宏观甚至工程尺度不断扩展,超润滑前沿概念也不断向工程应用迈进。
本书系国内第一部超润滑题材的系统性中文科学专著,力图全面反映国内外固体超润滑研究3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全书共8章,50万字,第1章介绍了润滑学科/技术发展趋势和超润滑技术;第2章综述了固体超润滑的概念与内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材料;第3~6章分别详细介绍二维层状、球状/卷状分子结构、非晶碳薄膜、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薄膜4类固体超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第7章介绍了仿生、自组装、3D打印、含油等新型固体超润滑材料研究进展;第8章介绍了固体超润滑材料在机械装备、生物医药、防冰、微机电、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潜力。本书可供摩擦学、润滑材料、机械设计、表面工程、纳米材料等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作者团队从事固体超润滑相关研究20余年,在宏观尺度超润滑的实现、超润滑承载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苛刻条件下超润滑的突破、新型固体超润滑体系的提出以及超润滑的工程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固体超润滑材料》封面。兰州化物所供图。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