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城市人民建”,同济师生共议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
|
7月14-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受到同济大学师生的广泛关注,引发热烈反响。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的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径。”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同济大学近年来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主动发挥学科人才资源优势,首开特色思政课“人民城市导论”,积极投身人民城市建设生动实践。面向未来,同济大学将持续深化学科转型创新发展,继续在城市有机更新、数字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进程中挺膺担当,深度参与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建设,为探索“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贡献智慧与方案,奋力书写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同济答卷。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同济大学新时代新征程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表示,学校要认真学习领悟此次会议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学校学科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产出更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为探索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表示,应充分尊重城市既有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尊重呵护好历史延续下来的宝贵的城市特色,并努力塑造最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城市特色,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传承、文脉赓续和文化创新水平,以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使城市真正成为每一个市民心中永远的“故乡”。
同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彭震伟指出,同济大学有着多个具有优势地位的城市相关学科,在城市工作领域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为牵引,紧密围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为我国新时代城市工作和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同济智慧。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陈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法学院院长蒋惠岭、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等也进行了分享。
同济大学的师生们均表示,学校拥有与城市建设相关的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应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学科转型,进一步推进城市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更多同济大学的专业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