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4 16:46:04
选择字号:
美印携手打造的巨型雷达卫星即将发射
将详细探测地球活动

 

据《科学》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联合研发的NASA-ISRO合成孔径雷达卫星(NISAR)最快将于7月26日从印度发射。

这颗据估耗资15亿美元的卫星将捕捉地震导致的板块移动、飓风淹没海岸线、冰盖起伏移动等地球活动前所未见的细节。如果这颗卫星成功到达距离地球747公里的预定轨道,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成功发射的最大天基雷达,也是造价最高的。

NISAR有巨大的12米碟形天线,它将以折叠状态升空,到达预定轨道后展开,可以收集240公里宽范围内的收集。这意味着它每12天就可以观测地球几乎所有陆地和冰川两次。同时,合成孔径技术使其能够以低于10米的分辨率绘制地球上的物体。此外,通过反复观测地球上的同一地点,监测脉冲传播时间的变化,使该卫星可以识别出小于1厘米的地面垂直和水平偏移。

“在我看来,NISAR的独特之处在于全面覆盖空间和时间的程度。”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NISAR项目科学家Paul Rosen说,NISAR运行前3年,将产生高达140 PB的数据,大约相当于NASA整个地球科学数据档案的数据量。

据悉,NISAR还将成为有史以来在两个不同波长进行雷达测量的卫星。其中NASA制造的雷达工作波长为24厘米,将穿透植被,提供地球实际表面的清晰图像,探测森林茂密地区被掩盖的地震运动。而ISRO建造的雷达工作波长为9厘米,聚焦印度和极地地区进行扫描。它同样能够穿透林冠,探测植被结构,从而绘制出精确的耕地地图。ISRO还计划使用该雷达对印度沿海海域的涌浪进行成像,以绘制沿海海底轮廓图。

此外,NISAR团队还将创建世界首个200米分辨率且定期更新的全球土壤湿度图。这可能有助于全球灌溉规划以及干旱和洪水评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