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宇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4 14:09:14
选择字号:
丘成桐: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丘成桐、姚期智等4位菲尔兹奖得主、3位诺贝尔奖得主、2位图灵奖得主、80余位中外院士、近千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报告及卫星会议,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分享前沿成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

丘成桐在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大会主席丘成桐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数学、物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基础科学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推动了人类对自然与宇宙本质的理解。数学家惊喜地发现,年轻学者们有望解决前人留下的猜想,如三维挂谷猜想实现了基础数学中调和分析与几何测度论方向的重大突破;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实质性进展,开启了数学与物理深度融合的新篇章;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揭示了数论、代数几何与群表示论这三个数学分支的内在关联。

物理领域虽挑战重重,但仍有重要突破。宇宙天文学家获得了更清晰的宇宙图像,尝试勾画宇宙的最终命运;粒子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地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量子科学家朝着实用量子计算不停迈进。物理学家为人类深入理解宇宙奥秘,拓展计算边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Deepseek,Chat-GPT等大模型的持续演进,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视频生成、推理、编程、科学计算等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数学推理及证明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令人遐想无限。毋庸置疑,AI将推动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也将影响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系列前沿进展,共同勾勒出当代基础科学不断开拓未知疆域的宏伟画卷。数学提供语言和工具,物理提出现象和挑战,信息科学带来前所未有的计算平台和能力,生物、材料等则尝试解决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各个学科深度交汇,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伟大时代即将到来,人类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丘成桐强调,当今世界仍然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来自五湖四海、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汇聚一堂,应对全球性挑战。基础科学的进步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核心动力。加强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交流互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这也是每年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的意义所在,希望搭建一个真正自由、开放、包容的国际交流平台,不论国界,不分语言,以科学为桥梁,让世界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在此碰撞、融合、升华。”丘成桐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