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3 22:08:21
选择字号:
空气动力学科普走进川南

 

“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翱翔?风力机为什么能发电?这些都蕴含了丰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最近,在“风动未来,启智空天——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科普进川南”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长唐志共娓娓道来,一群中学生屏息凝神,眼神里闪烁着对科学奥秘的渴望与好奇。

这场活动于7月9日至12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中学、培风中学和南溪一中开展,由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牵头主办,中国力学学会等联合主办。活动现场,老师们讲述生活中的空气动力学,将无形的空气力量变得可视可感。

南溪一中的同学们在听姜楠老师讲课。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供图

  ?

老师和蓝色学堂大学生志愿者做飞机模型科普。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供图

  ?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天津大学教授姜楠诗情画意地谈起了风筝的历史渊源,“风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以空气作为动力的飞行器,和所有航空飞行器一样,也会受到升力、重力、阻力以及滚转力矩、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的作用。”

提问环节,学生们争相发言:“纸飞机模型和真飞机有什么区别?”“鸟、昆虫和飞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飞机是怎么刹车的?”“足球中的香蕉球是如何绕过人墙的?”“为什么风力机的叶片是3片,不是4片或者5片呢?”

在体育场,西北工业大学学生蓝色学堂航空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的同学们正试飞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一架架模型飞机在蓝天中划出优美弧线,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加速,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掌声。忽然机尾喷出彩烟,学生们一阵惊呼,随即有同学提问:“彩烟是从哪里喷出来的?”西北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惠增宏解答:“彩烟从尾部的烟罐喷出,可以遥控控制。”

一位中学带队教师感慨:“我们学校实验设备有限,很多物理概念学生只能想象。今天他们亲手触摸到了科学,这种体验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自2024年云南文山的第一届气动科普活动后,本次“风动未来,启智空天——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科普进川南”活动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牵头主办,中国力学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气动科普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