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3 16:16:29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芒属先锋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资源权衡适应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刘慧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环境学院恢复生态学团队合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芒属先锋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资源权衡适应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与土壤》(Plant and Soil)。

镉胁迫下芒属植物地上和地下组织的不同生长防御权衡模式。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

尾矿库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挑战,对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了多重危害。重金属如镉、铅、汞等会通过土壤积累,影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与繁衍,进而威胁到整个生态链。为应对这一挑战,植物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尤其是“先锋植物”,因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重金属耐受性,被视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关键物种。然而,当前对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应对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氧化过程和重金属累积能力,而对于其如何在不同组织和功能间进行资源分配以维持生存和修复功能的研究相对匮乏。

为此,研究团队以芒属先锋植物五节芒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外源镉胁迫实验与野外尾矿库原位调查相结合,系统探究了其“生长-防御”与“地上-地下”之间的资源权衡模式。研究发现,在外源镉胁迫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的资源权衡模式表现不同;尤其在高浓度外源镉胁迫下,地上组织偏向生长,而地下部分则转向防御,显示出组织间资源分配策略的重塑。

重金属风险下芒属植物的地上地下权衡模式(A)及影响因素(B)。

  ?

此外,五节芒地下部分的权衡主要受植物Cd积累的影响,而地上部分的权衡则主要受植物过氧化氢的积累驱动。在野外尾矿区原位实地研究发现,随着土壤重金属风险水平的升高,五节芒的资源权衡模式由地下向地上转移,且这一过程与土壤元素组成、植物体内营养元素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先锋植物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的适应性资源配置机制,为理解植物在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理和生化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筛选和优化修复植物、提升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污染土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11104-025-07656-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气候变化使欧洲热浪更“致命”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