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理事长余勇、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玥等出席发布会,介绍“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筹备情况。发布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秘书长屈雅主持。
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
许小峰在致辞中表示,博览会既是一个展示气象赋能百业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气象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平台。一方面,博览会组织20场分会,展览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汇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气象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成果,全方位展现气象科技驱动产业升级的力量。另一方面,博览会高度关注气象经济与百姓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气候康养、气象主题旅游等贴近民生的创新实践,真切体会气象服务如何服务公众,如何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小峰强调,作为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作为主题的博览会,本届博览会紧扣“气象融入新经济,携手共创好未来”的主题,设立“气象赋能新质生产力”和“民生服务”两大核心板块,肩负“展现气象赋能多产业发展”和“搭建权威气象产业信息交流平台”两大使命,旨在打造一个真正贯通产学研用、加速成果转化的行业盛会,推进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副秘书长董丹蒙介绍到,本届博览会有三大亮点,首先是气象经济概念首次规模化落地,传递“大气象观”。其次是气象科技全产业链首秀,重磅产品全球首发。最后是打造千亿级交易平台与全链条服务,推动产业变现。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商业航天气象专委会主任委员魏彩英介绍到,博览会期间将召开“商业航天气象专委会成立大会”。会议特邀报告涵盖风云气象卫星总体发展及未来布局、国外商业气象小卫星发展情况、有效载荷、掩星星座发展等热门话题,旨在凝聚共识、促进融合,共谋商业航天气象发展未来。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气象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航空气象专委会主任委员李耀辉提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气象保障是支撑其低空飞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但亟需高精度气象探测与预报预警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先进气象技术装备产业的创新支撑。基于此,在博览会期间举办“航空气象·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旨在推动航空气象赋能低空经济安全与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张泰源介绍气象与医疗健康分会情况。
在现场答记者问环节。余勇表示,希望博览会成为气象灾害风险技术转化的助推器、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互通平台、气象服务创新模式的推广窗口、气象行业标准发源地、政策与资本的对接枢纽、国内国际协作和合作的桥梁。
王玥强调,在气候变化与文旅消费升级背景下,气象服务已成为保障景区安全运营、激活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将于7月18—20日在安徽省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博览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安徽省科学家和企业家协会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