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3 21:09:00
选择字号:
公益助学乡村行,让偏远不偏“科”
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公益助学活动侧记

 

一束白光照下,透过偏振镜的光影明暗交错变幻,光盘上泛起绚丽的色彩,三棱镜色散出小小的彩虹……惊叹声在一个个光学小实验中此起彼伏。在这间并不宽敞的教室里,一场关于“七彩世界”的科普报告正在进行中,讲台下坐着的是100多个小学生。

6月27日上午,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行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汉阳小学,开展“科学与中国”之“嘉庚讲堂”四川行“广元剑阁乡村振兴公益助学活动”。

李治林副研究员在汉阳小学作科普报告。主办方供图

  ?


为了这场科普讲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治林精心准备了一箱实验教具,有三棱镜、光碟、激光笔……他巧妙结合日常物品,设计出一系列简单却直观的现场实验,让抽象的光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

“大家要尽可能地猜想,因为总有一个答案是对的。”李治林鼓励孩子们。在他看来,答案本身并不重要,真正珍贵的是从问题出发,不断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那正是科学精神的起点。

在他的引导下,原本略显拘谨的课堂渐渐活跃起来,孩子们兴致高涨,一个个奇思妙想脱口而出。

这里的孩子没有电话手表、手机、电脑,但李治林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好奇心和学习潜力,而这也是校长唐剑峰想要努力守护的。

汉阳小学是方圆二三十公里内唯一的一所乡村小学,共281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但唐剑峰不止满足于把孩子们照顾好,还把科学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建起了藏书超过9000册的图书室,还定期邀请来自省城的名师开设科普课。

今年4月,基金会与这位执着于科学教育的小学校长取得联系,听他分享了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和想法,最终在多方协作下,开展了此次公益助学活动。活动现场,基金会不仅带来了生动的科普报告,还捐赠了冲锋衣、书包、电子白板等生活与教学物资。

基金会为传承发扬“嘉庚精神”,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推动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自2024年以来,基金会陆续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民族寄宿制学校及海东市互助县东山乡中心学校开展了公益助学活动,为师生们带去了各种学习资源。

公益助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物质支持,更给予他们精神鼓励和信念传承,激发其求知欲,帮助他们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基金会希望借助此类公益活动,唤起社会各界对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更多关注与持续支持,为每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