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1 13:18:33
选择字号: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以科技书写“兴渔”答卷

 

6月30日,上海海洋大学举行“碧水丹心二十载·科技兴渔新征程”教授博士服务团20周年暨2025年暑期科技下乡出征仪式。

活动现场。图片由上海海洋大学提供

  ?

2005年以来,服务团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江河湖泊上”,足迹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深入446个涉渔县,累计组织267期培训班,培训渔民近2万人次。此外,近1900人次的青年学子,真正做到了“沉得下、能吃苦、懂技术、肯创新”,在渔区调研、在塘边授课,在广袤田野这本“无字之书”里学真知、练本领、长才干。

活动现场,上海海洋大学校内科技服务专家与2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覆盖全产业链创新需求。这些项目中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从1到N”的成果转化,累计金额达近3000万元。在合作单位发言环节,六位代表以“科技兴渔接力话筒”形式,分享了与服务团的合作成果及展望。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黄旭雄详细介绍了2025年暑期科技下乡计划,并宣布了“行走的课堂”暑期社会实践立项名单,包括产学研合作、千岛湖渔产潜力评估、凡纳滨对虾疫病防控等20个课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课题100%直接对接签约项目需求,真正打通“科研发现问题-服务解决问题-实践培养人才”的闭环链条。

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表示,20年来,教授博士们顶烈日、冒风雪,把实验室搬到鱼塘边,把技术送到渔民手中。他们不仅是科学家,更是乡村振兴的“摆渡人”。在激昂的进行曲中,万荣亲手将印有“教授博士服务团”字样的12面红旗授予各服务团队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桃多组学数据库PeachMD发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