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如今鲜为人知的莱姆病近亲——回归热,曾是早期文明的灾祸。由回归热疏螺旋体引发的该疾病会导致剧烈头痛和反复高热,若不治疗将损害器官甚至致死。与麻风病和鼠疫等其他困扰古代世界的疾病类似,人们曾认为它在大约1.1万年前农业与驯化起源时,抓住了从动物跃迁至人类的机会。
引发回归热的细菌通过人体虱传播。图片来源:TOMASZ KLEJDYSZ/SHUTTERSTOCK
?
近日发表于《科学》的论文追溯了该细菌蜿蜒的进化史,提出回归热实际兴盛于青铜时代金属工具出现时期。来自古代细菌基因组的证据表明,约5000年前,这种病原体从蜱虫传播于哺乳动物间的广适性病原,转变为专性通过人体虱传播的特化病原——此时欧洲人可能开始穿着羊毛衣物。
该成果还暗示其他被认为与农业起源相关的疾病,实际在数千年后——当聚落人口日益密集、人类更多利用奶制品和羊毛等“次级”动物产品时,才暴发流行。尽管人类放牧已有数千年历史,但论文合著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考古遗传学家Pooja Swali解释说,“青铜时代使人们与家畜及其体表寄生虫的接触更为密切”。
为探究疾病起源,Swali团队在英国境内过去5000年数百具遗骸的古DNA数据库中搜寻疏螺旋体基因。患者死亡时血液中的细菌会在牙根处留下DNA痕迹。他们从部分古人类牙齿样本中检出回归热疏螺旋体阳性,该菌与引发莱姆病的细菌同源。经重新采样,研究者成功复原并重建了4个距今2300至600年的细菌基因组。“他们获得的测序深度令人惊叹。”英国剑桥大学的病毒学家Charlotte Houldcroft评价说。
通过比对不同时期古人类牙齿样本,Swali团队描绘出回归热疏螺旋体基因组随时间的演变与缩减。逆向推演显示,该菌约6000年前从其蜱传祖先中分化而出。之后,约5000年前,随着其适应通过体虱专性感染人类,开始丢失广适性基因。“它们同时在适应人类与虱宿主。”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遗传学家Kevin Daly指出,“实时观测这一过程令人震撼。”
该发现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遗传学家Martin Sikora 2023年未发表预印本的研究相互印证。Sikora团队筛查3.7万年来千余份欧洲古基因组后发现,约5000年前回归热疏螺旋体感染率激增。同时,由动物宿主传播的麻风病与鼠疫杆菌也在此时期显著增加——这比许多学者预期晚了数千年。
这波疾病浪潮爆发于技术革新时代——金属工具兴起与羊毛衣物普及。Swali指出,羊毛衣物为体虱提供了藏匿、繁殖与人际传播的温床,促使病原体向虱媒特化方向演化。
厘清疾病驱动因素如与动物密切接触、密集利用动物产品,与同期人口密度增长的关系并非易事。“可能是城市化或广义农业,而非集约化驯养推动了这一进程。”Daly分析,“这是整个领域正在探索的问题。”
5000年前促使细菌强效传播的基因变异,为传统疾病演化观提供了警示。“公众普遍认为病原体会随时间推移趋于温和,如今古今数据均显示事实并非如此。”Houldcroft指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