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宋金明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评估海水吸收大气二氧化碳能力的新体系。该研究构建了全新的γ二氧化碳因子(γCO?),突破了传统碳酸盐平衡理论在极端酸化条件下的应用局限,为全球海洋碳汇评估和气候变化预测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海洋作为地球系统最大的碳汇,其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传统评估方法主要依赖Revelle因子和γ溶解无机碳因子(γDIC),但当海水pH值低于7.5时,这些指标已无法准确反映海水的碳吸收能力。针对这一科学难题,研究团队经过系统研究,首次提出γ二氧化碳因子这一全新评估体系。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表层海水γ二氧化碳因子平均值为15.50±0.21,较1992年下降了13%,表明海洋碳吸收能力正在持续减弱。
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气候模拟预测显示,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γ二氧化碳因子可能降至4.72,届时全球大部分海域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将接近极限。这一变化不仅会严重影响以文石为主要骨骼结构的海洋生物生存,还将显著加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全球气候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协博士后基金等项目支持。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为理解海洋碳酸盐缓冲机制和海气界面碳通量过程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论文相关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380-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