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湖南长沙召开新闻通气会,该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发布了近年来粮食流通十大科技成果、十大科技成果应用案例。
新闻通气会现场。王昊昊 摄
?
十大科技成果分别为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创新、储粮害虫智慧监测与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负压散料输送系统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与应用、粮食真菌毒素检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体系、适度加工小麦粉及大宗面制品产业化升级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速冻面米食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风味食用植物油精准适度加工新技术、基于提质降耗的油脂加工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和发酵饲料产业化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其中,粮仓智慧绿色储粮技术体系创新成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以储粮数量高精度监测、储粮物联追溯等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天眼”系统,开发应用粮食收储减损品控管理系统,为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提供技术支持;粮食收购智能扦检系统可实现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收购环节自动扦样和22项质量指标无人化检验;粮食真菌毒素检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体系在解析我国小麦真菌毒素积累环境影响机制基础上,建立了小麦真菌毒素早期预测模型,实现对我国小麦主产区真菌毒素动态预测。
现场还发布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新型储粮仓房应用、粮食信息技术应用、产学研融合创新等成果应用案例10项。其中,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在直属企业建设4座7500吨气膜钢筋混凝土圆顶仓,仓体气密性与保温性能优越,兼具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推动粮食储藏节能减排;温州瑞安“智慧粮库”示范项目,推广充氮气调等绿色技术,研发应用平仓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构建无人化作业体系,质检效率提升3倍。
储粮虫害防治、控温控湿储粮、储粮输送机械装备、高值利用与智能制造等方面的7项粮食科技创新需求同期发布。周冠华表示,粮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粮食企业积极开展了粮食科技创新,但还面临一些技术难题需合作攻关。比如,需完善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升级粮仓粮堆气密技术措施;开发智能化控温控湿通风技术和设备;开发低噪音的粮食通风、输送装备;开发粮食新鲜度鉴别技术等多场景快速检测和鉴别技术及装备;开发智能粮情监测预警系统、粮食追溯信息系统和智能加工控制技术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