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2 19:21:45
选择字号:
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分子机制搞清楚了!

 

近日,《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跃进课题组论文。揭示了中国野生毛葡萄中VqMAPK4-VqGT3- VqNSTS6 级联途径动态调控芪类物质积累,进而增强植物对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为果树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已毕业博士刘婉迪与闫朝辉为论文第一作者,教授王跃进和副教授刘国甜为论文通讯作者。

VqMAPK4-VqGT3- VqNSTS6 级联途径在抗白粉病中的作用模型示意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供图

  ?

葡萄白粉病自19世纪中期由北美传播到欧洲各国,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至今,这种病害仍然是全球最具破坏性的葡萄病害之一。中国野生毛葡萄株系( V. quinquangularis )‘丹凤-2’对白粉病菌表现出较强的白粉病抗性,是培育葡萄抗病新品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芪类物质作为葡萄中的重要植保素,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其积累有助于增强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然而,过量的芪类物质积累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植物体内的植物免疫与正常生长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白粉病胁迫下,植物如何精确调控芪类植保素的积累以平衡免疫和生长之间的关系,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研究发现,过表达 VqNSTS6 能够增加芪类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强植物对白粉病的抗性;而干扰 VqNSTS6 的表达则会降低芪类物质的积累,并使植物对白粉病的易感性增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毛葡萄转录因子VqGT3通过与 VqNSTS6 启动子上的GT-box结合,促进芪类物质的积累;VqGT3的过表达能够增强芪类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同时,VqGT3与VqMAPK4相互作用并受到其磷酸化调控。

在感病后期,植株通过感知芪类物质的过量积累,向MAPK4通路释放磷酸化信号,导致下游VqGT3的降解与表达量降低,从而负向调控 VqNSTS6 的表达,减少过量芪类物质的积累以平衡免疫与植株的生长。此外,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研究还发现VqNSTS6-GFP蛋白在白粉菌侵染后能被小型囊泡状结构包裹,并转运到病原菌孢子吸器的侵入点;随着孢子的萌发,VqNSTS6-GFP包裹病原菌吸器形成吸器鞘,阻止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入侵。进一步揭示了芪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在葡萄抗白粉病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阐明了VqMAPK4-VqGT3-VqNSTS6级联途径在葡萄抗白粉病免疫中的关键作用,为葡萄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f14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香港新一代集装箱环保运输船试航成功 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